传统采矿法:软锤号歌

2016年05月25日 8:42 1166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382081%20(1)

 “嗨啰……哟嗨……哟啰……”一唱一和、一起一落、时短时长、时急时缓、抑扬顿挫又连绵不断,伴随锤钎砸击的铿锵之声,似音乐节奏板眼分明,悦耳赏心。
  循声但见锤钎击打与哼唱现场皆三人一处,持钎者居中,双手把钎,不动声色,随锤转钎,即击即转。钎即钢钎,长达米余,材型与它处无异,锤为软柄钢锤。持锤者站立两旁,扭腰舞臂,吆喝一声:“嗨啰……”抛打一锤,应和一声:“哟啰……”摔击一锤,二人随声发力、左右开击、一来一往、一上一下,锤随臂舞、臂跟锤转,锤线飞弧如抛袖长舞,两“袖”圆弧交叉似天花流星,令人眼花缭乱。这便是上世纪80年代之前,火药和炸药应用于采矿的时代里,在浙闽矿山工地上,一种人工使用软柄钢锤敲砸钢钎使矿岩成炮眼,以填置炸药爆破取矿的历史传统采矿法现场。区别于北方钢锤的硬木把柄,这种锤柄使用软木或竹片,故称为软锤,矿工凿岩时哼唱劳动号歌。正是软锤与号歌的组合,构成了上述优美壮观、赏心悦目的采矿场景。
  软锤击钎采矿俗称“打眼”。每锤击一下,持钎者需抽钎转动一次,得以碾碎孔中碎石,隔段钩取石粉后,孔眼逐渐达成,便可置放炸药雷管爆破获取矿石了。
  软锤,分方锤与磅锤两种,均为钢造。方锤的锤头长约30厘米,中径约6厘米,呈八方菱状,两头尖小,径约4厘米,重8到10市斤,为铁匠纯手工煅造;锤柄为一根柔韧性良好的杉或枫树枝杆,经水浸泡再将一端用火快速烤干,插牢锤孔而成;柄长因人而定,以使用者十拳累计长度最为适宜;用后锤柄仍需置水浸泡,以保持适当湿度,使用时才具备应有的柔软度。方锤最为古老,明清至民国时期普遍使用,迄今依然发挥着一定作用。磅锤的锤头长约20厘米,径约8厘米,系模压铸造,重达8磅,故又称 “八磅锤”;其锤柄由四片毛竹插牢锤孔而成,柄长约米余,解放后才开始使用。两种锤型之柄均柔韧祢坚。
  号歌,就是二位持锤击钎者随力发声的“嗨啰……哟嗨……哟啰……”长叹律音,力小声弱,力大声强,力声交融。
  软锤的奥妙,在于矿工舞锤砸击时,树枝或竹质软柄使锤在击钎回弹后形成曲弧,再顺势轻抛双臂,又以反向弧状击出,如此借用飞锤来回弹摆的加速度,增加了锤击的力量,又因惯性弹摆,击锤者手感轻快,挥运自如,如此循环往复,人省力、锤增量、功增效。其实质凝结着传统文化智慧,运用了借力发力、以柔克刚的太极原理,有“四两拔千斤”的意味。软锤适宜于多种采矿部位、不同炮眼角度下作业。使用硬锤者,向下竖钎直孔尚易砸打,但采矿与掘进工作面多于矿井巷道上进行,往往是上部倒孔和侧部平孔或斜孔居多,必须于洞涵内倒置或侧置钢钎上向或横向、或斜向击孔,而硬锤的僵硬把柄,使上向挥锤难以完成,而软锤便可大显身手了。
  当向上打眼时,俗称打“冲天眼”。持钎者取站姿,持软锤者仍取立姿,如处高位,三人还需站立脚手架或梯架上,两脚分立或并立、或成丁字马步,击锤时可利用锤柄的柔性,使锤的重心划弧过跨摆弹回击;如向上稍斜打眼,立姿无大异,称谓则为打“半边天花”;如向左右两侧平行置钎锤击,俗称打“排眼”,持锤者可使软锤于侧腰身外横向划弧弹击;如击打向下横斜孔眼,俗称打“腰眼”,可使锤的重心侧身划弧过腰臀下摆弹回击;而向下垂直打眼,唯持钎者可取坐姿,持锤者可随钎位降低,从取站姿随降之马步蹲式,此孔眼称打“底眼”。
  吆喝的号歌也有别致的意蕴。较之北方传统劳动号子多为有意义、口号式的短语、或词组加叹词作缀,虽也有短歌式,但均简约干脆且单一节奏,此号歌则是无意义词汇的纯旋律长音。它是锤工伴随锤钎撞击节奏,发乎于力,发乎于心,发乎于情,渐短渐长又渐长渐短,时轻时重又时重时轻,忽低忽高又忽高忽低,此起彼伏,有板有眼,悠扬连绵,丝丝入扣的哼唱旋律。如一处作业,近乎山歌对唱,也可谓男高音无歌词咏叹调二重唱;如多眼同击,多组合并作,则比喻为多声部交响乐章也并不为过。
  软锤击钎如长袖飞舞,哟啰吆喝则长歌伴舞。矿工锤匠技艺多自儿时耳濡目染习以为常,但也需耗费时日拜师苦练才能精到掌握。并且,旧时的矿工锤匠还具备“点靶”技能,即能观测地质结构与矿石纹理,判断选择孔位钎“眼”角度,以求最大爆破功效与最佳打眼作业安全系数。此“点靶”也是传统矿工之绝技,非一日之功而能成。
  自从1980年代以后,风钻机、潜孔钻机逐步取代了人工软锤击钎。迄今,这门传统技艺除少数老矿工外,已少有人能掌握使用。软锤号歌在矿业舞台功成身退自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其文化意义定跻身于矿业历史博物馆。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