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唠叨
2016年05月04日 10:52 467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文学杂谈 作者: 廖卫红
母亲今年84岁,身体不是很好,但是精神尚可,见面总是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家中兄妹4个,作为母亲唯一的女儿,每次回家听她一两个小时的唠叨就成了我的必修课。说实话,听她重复多次讲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有时也觉得烦,只是怕她孤单,才强打精神坐下来倾听,听时偶尔对她微笑,表示认同,偶尔说一些见解,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算是回应,这样母亲就很高兴了。
母亲的唠叨,常常是回忆往事。她满怀幽怨地讲小时候外公重男轻女,不送她读书,害得她一生目不识丁,以至结婚后父亲给她写的家书都要请人代读;她讲日本鬼子进村时,全家匆忙而逃,之后家中被洗劫一空,她回家时走进菜园子时却意外的惊喜,拾到一双银质的筷子,之后她用这筷子打了两只手镯,带在身上;她讲待出嫁时,因家庭成份不好,无奈嫁给贫下中农的父亲,父亲家的贫困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娶亲时备不齐聘礼,父亲打一个欠条给外公蒙混过关,结婚时新房中摆设的物品有些都是借来充门面的,几天便陆续归还;她讲婚后父亲为了站稳立场,划清阶级界线,几年都没去外婆家,即使出门要经过外婆家,父亲也是绕着走;她讲父亲出外谋差使,她无怨无悔在家侍奉公婆;她说以前在乡下生小孩是瓜熟蒂落,顺其自然,生之前从不上医院做任何检查,生时找一个接生婆来家,做月子也没这么多讲究,小孩出生后两三天就得照样的下地干活;她讲起我们儿时的趣事他满脸愉悦,讲起父亲在外工作,她独自带着小孩,家里家外忙个不停,从不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她讲起父亲病时的痛苦,讲起父亲辞世时亲人的哀伤,表情都异常平静……过往生活中的忧伤喜乐在母亲的心中刻骨铭心,但在唠叨时都云淡风轻地一笑而过。
儿孙们的生活是母亲百说不厌的话题,虽然家中大哥已年近花甲,母亲还是把他当小孩一样,出门吃饭总要叮嘱他少喝点酒,担心他喝酒影响健康;对在县城做生意的两个哥哥,她也老是念叨,关心他们生意的盈亏、出行的安全;她时常说起在异地工作的孙子孙女,关心她们的工作、收入、生活,买的房子宽不宽敞,一听说上海买一套房要几百万,就说这么贵,怎么挣得到这么多钱哪;有时她会问在读书的孙子成绩好不好;有时我给她看呀呀学语的曾外孙微信上的视频照片,她便笑得合不拢嘴;聊天时,她常问起我矿山的居住条件好不好、工作是否顺心,我便把在矿区拍的照片给她看,因怕她担心,便很少与她说工作中的烦恼,因钨市行情不好,矿山经营举步维艰,有时我在家情绪低落,母亲看见了便会盘问,我说近来单位上不很景气,她就说她年轻那会儿吃了上顿愁下顿都熬出来了,苦日子紧一紧终会过去的,要我乐观点,让我对未来要有信心,我想想也对,就轻松多了。
在数据化的时代,我们紧张而忙碌地生活着,每天匆匆赶着上班,节假日常常忙着参加同学会、同乡会等,回到家中刷微信、看朋友圈,过得挺充实,母亲的唠叨对我们来说似乎无关紧要。风烛残年的母亲不会上网、不会看书、不会读报,已经是不合时宜的了,由于身体虚弱,能做的事情寥寥无几,她只好以唠叨的方式来追忆曾经的花样年华,追忆艰难岁月中闪亮的青春,关注当今的社会,关心深爱的家人。岁月匆匆,停一停急促的脚步,静静地陪坐在母亲身旁,听她讲讲旧时光里的故事,跟她聊一聊她感兴趣的话题,感受那一份质朴、挚爱的亲情,于母亲来说排解了她的寂寞、慰藉了她的心灵,于我来说也是莫大的幸福。
(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县宁红大道619号九江银行修水支行10楼1003室香炉山钨业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