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中国梦”和“非洲梦”的桥梁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非洲投资发展情况概要

2016年04月01日 15:46 1101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张德江委员长亲切询问中国有色集团在非洲投资发展情况


  当地时间2016年3月21日,正在出席各国议会联盟第134届大会并对赞比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亲临中国有色集团投资建设的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卢萨卡园区考察,使长期致力于“走出去”事业的中国有色集团在中南部非洲的发展成就再次为世人瞩目。考察期间,张德江委员长称赞中国有色集团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是中国“走出去”的生力军,感谢中国有色集团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中赞友谊作出的贡献,希望中国有色集团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中国有色集团全称是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大型中央企业,位居2015年“世界500强”第390位。作为我国有色行业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中国有色集团的业务已经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境外重有色金属资源量2000万吨,产品涉及40余个有色金属品种,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0多个国家形成了先发优势。近年来,中国有色集团在我国和项目所在国的大力支持下,国际产能合作不断升级,境外有色金属产能达到60万吨/年,在境外拥有8座矿山、8座冶炼厂,境外工程累计完成产值超过64亿美元,正在执行的境外工程项目合同额超过50亿美元,冶金装备产品出口到全球20多个国家。
  中国有色集团在境外自主投资、自主建设、自主经营一批标志性的有色金属矿山和冶炼厂。通过对外投资,将中国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带到了海外。依托卓有成效的国际化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中国有色集团拉动了整体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连续三年跻身“世界500强”。先后荣获国务院国资委颁发的“绩效进步特别奖”、“科技创新企业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感动非洲的十大中国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转型中国经济十大领军企业”,“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等称号。目前,中国有色集团正在深度实施“走出去”战略,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矿业集团。
  中国有色集团
  在非洲的投资发展情况
  赞比亚是非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为世界第四大产铜国和第二大产钴国。中国有色集团于1998年成功进入赞比亚市场,并以赞比亚为核心,逐步辐射拓展刚果(金)、南非市场,在中南部非洲累计投资超过27亿美元,拥有19家各级出资企业,打造了中国在中南部非洲最大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张德江、胡锦涛、吴邦国、李源潮、王晨、王家瑞、热地、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都曾亲临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的出资企业或项目现场考察指导。
  目前,中国有色集团在中南部非洲的重大投资项目有:
  1. 赞比亚谦比希铜矿:中国在境外投资建成的第一座有色金属矿山,被称为“中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1998年6月,中国有色集团通过国际竞标取得已关闭13年之久的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其中,中方占85%股权,赞方占15%干股),中国有色集团同时享有地表41平方公里的使用权和地下85平方公里的勘探、开采权,期限为99年。
  2. 赞比亚卢安夏铜矿:中国有色集团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化“危”为“机”、实现低成本并购的成功实践。该矿是赞比亚历史悠久的百年矿山。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投资者撤离导致该矿停产,当地工人失业,给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冲击。2009年6月,中国有色集团成功获得了卢安夏铜业公司8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中国有色集团一举跻身赞比亚铜企业前三强。
  3. 赞比亚谦比希粗铜冶炼厂:中国在境外投资的第一个火法冶炼厂、中国在赞比亚投资最大的粗铜冶炼项目。该厂由中国有色集团和云铜集团合资开发(中国有色集团控股60%),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铜冶炼技术,一期生产能力为年产粗铜15万吨,投资总额3亿美元,获得了“中国境外建设工程鲁班奖”。目前,该厂已完成二期扩建,可实现年产粗铜25万吨、硫酸60万吨,回收钴约1000吨。
  4. 赞比亚谦比希湿法冶炼厂:中国在境外投资的第一个湿法冶炼厂,中国有色集团完善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为充分利用谦比希铜矿的尾矿资源和地表氧化矿,中国有色集团于2004年投资建设了谦比希湿法冶炼厂。该项目年产阴极铜逾7000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2012年6月29日,中国有色集团依托上述4个项目所属的在赞企业重组设立了中国有色矿业有限公司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这是第一支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非洲概念股。
  5. 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中国在非洲设立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和赞比亚第一个多功能经济区,开创了中国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的新模式。合作区由谦比希园区和卢萨卡园区构成,规划总面积17.19平方公里。2007年2月,胡锦涛同志和时任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为合作区揭牌并题词“中赞合作,共同发展”。目前,合作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87亿美元,已有55家企业和租用功能设施用户入驻,涉及勘探、采矿、冶炼、有色金属加工、化工、农业、建筑、贸易等行业,协议投资超过20亿美元,实际完成投资额15.7亿美元。截至2015年底,合作区内企业已经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0.45亿美元,为当地解决就业岗位8500个。
  6. 刚果(金)马本德湿法冶炼项目:被称为“非洲森林中的花园式工厂”。2012年11月,中国有色集团在刚果(金)设立了中色华鑫马本德矿业公司。由该公司投资的马本德年产2万吨阴极铜项目于2013年4月开工建设,历时11个月,于2014年3月生产出第一批阴极铜。从规模到建设速度,都创造了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新纪录。
  7. 刚果(金)利卡西湿法冶炼项目:中国有色集团扩展在非投资区域、走进刚果(金)的第一个项目。2010年12月,中国有色集团在刚果(金)设立了中色华鑫湿法冶炼公司。该公司投资的利卡西湿法冶炼项目年产1万吨阴极铜和4万吨硫酸。该项目于2011年4月开工建设,2012年2月产出第一批阴极铜,并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
  8. 刚果(金)匹马矿业项目:中国有色集团深度融入刚果(金)矿业市场的重大项目。2015年1月14日,谦比希湿法冶炼公司与刚果(金)匹马矿业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刚果(金)成立中色匹马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匹马矿业公司成立于2006年,依托该公司拥有的矿山资源,双方将共同出资1.2亿美元,建设年产阴极铜2万吨的湿法冶炼厂。
  2015年6月21日,中国有色集团与刚果(金)国家矿业公司在卢本巴希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中国有色集团实施中南部非洲战略、实现赞比亚和刚果(金)区域联动的重要举措,必将为中国有色集团与刚果(金)的共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合作契机、开辟更加广阔的合作领域。
  在非洲发展的困难和挑战
  国务院国资委早在2011年11月就下发了《中央企业“十二五”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纲要》,指导中央企业如何培养全球化思维和开放视野,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开展海外业务,提升国际市场份额,有效防范风险。国务院国资委加强对“走出去”业务的指导,是基于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尤其是走进非洲的中资企业,从影响力和带动力上看,主要是以资源开发类企业为主力。而在全球资源再配置的过程当中,走进非洲的中资矿业企业是一个迟到者。中资企业走进的非洲地区,多数是市场基础相对比较差、风险比较大、成本比较高的地区。目前,包括中国有色集团在内的在非中资企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6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1. 中国在非洲的形象日趋复杂化、多元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非洲的形象比较单一,就是友好的、支持非洲独立解放的国家。现在我国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非洲也要推动经济发展,中非之间的关系比过去要多元得多、复杂得多,中国在非洲的形象也呈现出多元和复杂的特点。总体上看,我国在非洲的形象是好的,非洲国家普遍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中国企业能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当然,现在去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和个人不断增多,其中绝大多数表现得非常好,致力于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发展、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同当地人民和睦相处。但也有极少数的企业和个人做得不好,与当地民众的沟通不顺畅、融合不到位,在非洲民众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了中资企业在非洲的发展空间,客观上增加了中资企业发展难度。
  2. 中资企业在非洲的风险防控能力需要加强。非洲常常被我们称为“全天候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但非洲国家的人文环境、市场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诸多方面与国内迥异,走进非洲的中资企业常常要面对各种风险。以政治风险为例,2011年以来,中资企业在非洲经历了很多突发的事件,利比亚发生了大规模海外队伍的撤离,赞比亚建国以来也遇到了政党更替,集中出现了不利于外资企业的言论和罢工事件。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利比亚都有投资或承建项目,对此深有感触。再比如汇兑风险,以中国有色集团在非项目最集中的赞比亚为例,该国是全球十大铜出口国之一,也是非洲第二大产铜国,铜业贡献了其GDP的11%,占该国出口额的70%。2015年以来,随着国际铜价的大幅大跌,赞比亚货币克瓦查一路跳水,兑美元汇率跌至新低,使包括中国有色集团在内的外国投资者面临的外汇风险越来越凸显,企业承受了较大的汇兑损失。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企业在非洲所面对的形势将更加复杂,必须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有效地规避风险,国有企业尤其要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努力让企业实现平稳运行。
  3. 矿业是资金密集性行业,企业投融资压力巨大。中国海外资源投资金额分布的统计结果表明,单个投资在1亿美元~10亿美元的案例最多,占39%;其次是10亿美元~200亿美元,占21%。后者主要以国企发起的大型或超大型矿业、能源收购为主。作为矿业企业,中国有色集团在非洲投资的项目涉及的金额往往较大,企业自筹资金的压力较大。2016年3月8日,中国有色集团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就中南部非洲区域金融合作签订专项协议。根据协议,国家开发银行、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根据中国有色集团业务发展规划和融资需求,提供意向金额为30亿美元的各类金融产品服务。该额度在国有大型政策银行针对非洲地区企业的授信中绝无仅有,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在非中资企业的支持。国家应加强对走进非洲投资的中资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4. 非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中资企业所在的非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工业门类不配套,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中国有色集团为例,其项目所在的赞比亚、刚果(金)等国家的电力供应相对短缺,加之近年来雨季降雨量减少,导致中国有色集团在非企业用电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2015年,由于赞比亚国内电力短缺,赞比亚政府自7月开始对矿业企业限电,限电幅度为原有用电量的30%。频繁限电并实行浮动电价,对中国有色集团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影响。
  5. 中方员工长期驻守海外,轮换机制有待加强。中资企业在非洲的中方员工一般采取的是集中住宿的方式,与外界的沟通相对比较少,加上很多员工在非洲一待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远离祖国和亲人,难免在工作、生活、思想上有一些情绪需要疏导、有一些难处需要解决。中国有色集团在非洲的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充分考虑到中方员工长年在境外工作的实际情况,始终把员工队伍建设、解决员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经常性任务,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在人员的轮换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以保证中方干部职工走进非洲后能够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
  6. 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中资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资企业走进非洲已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单一投资向注重经营管理、关注回报发展转变;从单纯应对市场向全面加强风险防范转变;从单纯强调自身目标,向全面履行社会责任转变。中资企业应从自身角度出发,培养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专业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国际化运营能力和水平。
  走进非洲的对策和建议
  (一)项目经营管理方面
  1. 慎重选择投资区域,严格控制投资风险。中资企业在走进非洲之前必须做好对象国有关情况的前期调研,选好投资国家和地区,按市场规律运作企业,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投资的政治风险、经营风险。中国有色集团经过多年实践,在非洲确定了赞比亚、刚果(金)、南非为主的中南部非洲发展区域,这些国家法律相对健全、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政局相对稳定、与中国的关系相对较好,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发展具有相对优势,有利于项目的前期风险最小化。
  2. 充分尊重游戏规则,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国投资者不论资金实力有多雄厚,都必须沉下心来研究国际矿业投资的游戏规则,理解、尊重、融入非洲矿业投资的“软环境”,用多赢的心态对待非洲的投资目标国民众和社区。要在行动细节上避免项目所在国民众不适应的宣传口号,不要轻易把企业行为习惯性地上升为对国家负责的高度,也不要过于高调和张扬,重要的是要树立起负责任的中国企业形象。
  同时,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一定要着眼长远,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不同利益主体合作共赢、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投资回报与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反哺当地社会。自1998年走进非洲以来,中国有色集团已向当地纳税超过3亿美元,为当地提供了15000个就业岗位,当地员工比例超过90%,提供各种捐助折合2000多万美元。在非洲积极投入大量资金资助艾滋病、疟疾和小儿麻痹症等重大疾病预防项目,为当地妇女就业、市政建设、教科文卫事业积极捐款捐物,还发布了中国企业在赞比亚的首个社会责任报告;投资的中赞友谊医院是非洲大陆上唯一由中国人自主经营的医院,已成为赞比亚最先进的医院之一;出资实施的“中国赞比亚光明行”等活动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高度重视安全环保工作,致力于打造“碧水蓝天下的绿色企业”,“十二五”期间在赞比亚投入节能环保资金近7亿元人民币,成为当地安全环保的典范企业。
  3. 抓住关键少数,激活广大多数。在非洲的企业远离祖国和集团总部,独立性强,需要应对的情况更复杂,对企业负责人基本素质的要求要明显高于国内。不但需要精通本领域的业务,还必须有丰富的境外工作经验,熟悉资本运营,能够熟练应用英语或其他国际通用语言。所以,“走出去”的首要先决条件是选好企业负责人,充分发挥境外企业领导班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由于抓住了领导班子这个关键,目前中国有色集团所有非洲项目都实现了健康发展。
  中国企业在非洲发展,还必须培育优秀忠诚的职工队伍。必须培养一批复合型管理人才,打造“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及时了解中方员工的正常诉求,通过各种活动把全体中方员工团结起来,稳定和凝聚员工队伍。目前,中国有色集团在非洲已经打造出一支忠诚企业的优秀团队。
  4. 加强管控多元融资,全力确保项目推进。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在当地设立的企业或投资的项目,最好能够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或者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共同合作,同时加强项目管控、拓宽融资渠道,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分解各方面的风险和压力,也可以有效达到投资预期,实现最优的发展效果。以中国有色集团为例,其在非洲设立的企业中都处于绝对的控股地位,对企业拥有控制权、话语权,有利于充分发挥管理、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确保战略规划落地和发展目标实现。由于有色行业的经营具有特殊性,购买矿山和建设矿山都需要大量的投资作为保障。中国有色集团采取发行企业融资债券、获得银行综合授信、境外优质资产打包上市等多种融资方式,大力支持境外企业和项目的拓展。境外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由当地负责人管理,超过预算的增量必须经过集团公司审批,职能部门融管理于服务,每年都会派出多批工作人员到境外项目现场服务,增强了对项目的了解,同时也加强了对项目的管控。
  5. 以人为本属地管理,营造和谐劳资关系。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必须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高度重视建设和谐的劳资关系,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正确处理矛盾的实际技能,积极稳妥地处理与工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当地工会“协调关系、沟通信息、解决矛盾”的积极作用。中国有色集团在非洲的企业大力推进“本土化”,企业高管层中都设立了外方副总经理,双方互相尊重、合作共事,重视与非洲员工的思想交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创造条件逐步扩大和丰富非洲员工“体面劳动”的内容,所有岗位都达到了当地法律规定的职业卫生与安全标准。与当地员工签订了集体劳动合同,花大力气培训当地工人,选派优秀员工来华参观学习,有条件的企业还为工人家属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这些做法,大大提高了中国有色集团乃至中国企业的吸引力。
  (二)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方面
  1. 坚持“三重一大”,确保重大投资科学决策。境外投资涉及的投资数额一般比较大,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必须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从组织上保证参与决策的渠道,保证了重大投资的科学决策、及时决策。2009年,在赞比亚卢安夏铜矿宣布破产后,中国有色集团领导班子及时、科学地作出决策,第一时间向赞比亚政府递交了对卢安夏铜矿股权收购、复产、复建的一揽子收购方案,最终成功完成收购。
  2. 坚持围绕主业,立足专业延伸产业。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必须对自身的业务优势有充分的认识,要立足自身专业背景,坚持在自己熟悉的、擅长的领域进行业务拓展,注重培育、延伸上下游产业,积极打造产业链条,努力形成相互依托、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中国有色集团的主业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建筑工程、相关贸易及服务,在非洲的投资发展就紧密围绕主业进行,在投资和收购上,中国有色集团认真做好全程评估,要求“近期有利润,中期有支撑,远期有希望”,做好前期调查和发展中后期研究,规避风险。
  3. 坚持互信互利,维护良好政府关系。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以开发资源的企业为多。而开发资源涉及重大经济利益,不仅西方国家深为忧虑,也必然牵动有关国家政府及民众。针对这一现实,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必须积极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和机构的友好合作,积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就业,避免出现当地最反感的掠夺式开采。要用共同发展的事实不断向当地政府和民众表达善意,消除疑惑、增进互信,构建良好的企业形象,努力维护各方关系。
  4. 坚持持续稳进,管控风险化解冲突。投资风险、生产经营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等,既是境外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必然产物,也将在“走出去”进程中长期存在。针对当前“走出去”的新特点,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必须特别关注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安全风险,学会“理性应对、客观分析、审慎处置”。对外注意防范安全风险,处理好公共关系,广交朋友,最大限度地避免冲突;对内努力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注意防范劳资纠纷引发的风险,抓好劳资谈判方案的策划和防控预案的准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走出去”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是一个持续、渐进、升华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机遇总比挑战大,办法总比困难多。目前,中国有色集团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南部非洲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国海外特大型铜钴资源生产基地、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运作平台、中国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技术海外示范区、中央企业与海外当地社区和谐共处的典范。中国有色集团的努力和实践昭示着,中国企业走进非洲大有希望、大有可为。中国有色集团将以国际产能合作为动力,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非洲大陆的合作与竞争,为中非友谊的巩固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