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冶着力提升员工技能 助力转型升级
2016年03月29日 9:52 758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朱桂华 吴巧艳
近日,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来自生产一线岗位的25名技术骨干发放“一级技术尖子”和“二级技术尖子”聘书,受聘者每月将分别获得1600元、1000元技术津贴,同时每年享有1次外出培训或技术交流机会。这个具有鲜明导向性并引起职工热议的事,其实在株冶并非第一次,而是每年都有的一项常态化的工作。
株冶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总人数达到员工人数的29.5%,较5年前上升了10.2个百分点。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使公司成为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的单位,更重要的是有效地适应并促进了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建通道
让员工提升技能有动力
如何提高员工素质,让员工立足岗位学技能?株冶把着力点放在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上。
近年来,株冶开始实施员工技能提升培训、管理人员素养提升、高中层能力提升“三大工程”。为鼓励和引导员工学知识、学技术,公司规定,上任班组长须具备高级工技能等级,关键岗位班组长须具备技师技能等级,持证上岗,出台了技师、高级技师、技术尖子评聘及任期目标考核办法等,给予受聘的工人技师与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同等的工资待遇;对掌握关键技能、解决技术难题、创造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高端技能人才,公司聘任为“技术尖子”,不仅每月发放技术津贴,还每年送外培训或技术交流。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使员工对技能提升有了明确的预期,形成了员工从学习、培训、成长至高技能人才的开放式通道。近5年,公司培养了一批在技术创新、生产创效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突出作用的高技能人才,现在聘用的“技术尖子”有25人,其中有2人获得“全国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奖”、3人获得“国家专利局专利授权”13项、3人获得“公司重大科技成果奖”。
搭舞台
让人才在实干中成长
每年,株冶组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60余场次,采取“大赛套小赛”、“小赛连大赛”的模式,一线技术岗位员工参与率达35%以上。2014年,公司质量检验中心化验工肖娟在公司技术比武连获优胜后,参加了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化学检验工职业技能竞赛,又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在肖娟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晋升为高级技师后,同事们挖出了荣誉背后的她那“工作15年300多本笔记”的故事,这个株冶女工岗位成才的故事,让人感触颇深。
学以致用,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株冶提高员工技能的重要一环。通过结合实际进行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开展“实兵演练”,形成了“培训提高-技术比武-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使技能提升落到技术进步、降本增效、推进转型升级这个实处。近几年,公司下大力气开展“外排水达标排放”的培训,并每季度组织水处理及相关岗位员工开展各类突发情况、事件的应急演练,使岗位员工能有条不紊地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确保了公司外排水100%达标排放。锌成品厂合金工段长张庆宜,是个技术尖子,他自编《精细化操作手册》,对员工进行质量专题培训,推行产品质量看板管理,以直观、明确的图片对合格品、不合格品及缺陷分类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2015年该厂生产的锌合金一次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其中,新一代RA合金在工艺、质量、成本等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近几年,公司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为新上项目技术工人讲授技术和技能操作知识。每年组织员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蓝领精英”技能提升培训,选拔高技能人才赴同行业企业学习和技术交流,2013年起公司分批组织186名班组长参加清华大学班组长管理技能资格认证远程教育学习,有效提高了班组长队伍整体素质。
筑高地
让高端技能人才发挥牵引作用
如何用好这些高端技能人才,株冶的做法是构筑一块高地,给出一片空间,让技能大师实践经验及创新成果加快推广和传承。
青工刘军勇,在锌电解岗位干了十几年了,2013年进了全国劳模柳祥国主持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工作室学习和培养了两年,竞选当上班长,并被公司聘为二级“技术尖子”。这个株冶人口中的柳劳模,以工作室为平台,共培养出电解精炼工技师2人、高级工8人、班组生产骨干13人。
全国劳模谢平根,立足原料检验、生产中的难点、疑点开展攻关活动,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开辟了铅锌金银等原料、出厂产品“样品培训柜”,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原料检验率。工作室设立两年多,气动取样器、倾斜滑板式集样器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并投入使用,每年可规避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万元。“水洗辨杂操作法”获2015公司先进操作法命名,工作室先后培养技师、站组长等生产及管理骨干24名,成为公司质量检验技术与技能的培训基地。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