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遭遇战”热点背后的冷思考
2016年03月06日 15:38 5091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 分类: 稀土
近日,中国稀土企业在一场已耗时17个月之久的知识产权“遭遇战”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针对中国“稀土永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日本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提起的2件稀土产业核心技术的美国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做出终审书面裁决,裁定前述专利中涉诉的全部权利要求无效。消息传来,引得业界一片欢欣鼓舞。敢打敢赢,固然值得中国稀土企业扬眉吐气,然而冷静下来深入思考,笔者以为这场“遭遇战”不过是稀土产业转型升级道路上的一道必经沟壑。越过沟壑,又将何去何从?业界当有所谋划和行动。
在笔者看来,作为世界上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中国稀土产业在发展之初,曾经试图走出一条“资源换技术”的发展之路,即通过降低稀土原材料出口价格来鼓励外资进入稀土应用和深加工领域,并希望中国企业能从中汲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己的专利。
然而,跨国稀土巨头严格限制对华技术开放,同时彼此间进行了大规模的专利交叉许可,形成了一个拥有严密专利保护网的利益共同体。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中国稀土产业市场越做越大,但中国企业却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一批试图打破外资巨头专利封锁的稀土企业最终选择了“抱团取暖”,成立了“稀土永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才有了上述针对跨国巨头核心技术专利的知识产权“遭遇战”。
而在这场“遭遇战”中,中国企业正是深刻意识到了要抛弃“资源大户”的盲目自信,而后经过聘请国内外顶尖的技术专家和反垄断法专家分析,才发现了日立金属生产技术并未有革命性的创新的问题。在掌握了日立金属涉嫌违反专利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的相关规定后,中国企业果断出击、双管齐下,一方面在份额最大的美国市场提起对方专利权的无效宣告请求,另一方面在国内起诉对方搭售以及拒绝许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侵权,合理的知识产权诉讼策略最终帮助中国企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由此,未来之路或已明朗。当前,我国最需要做好的就是稀土深加工产业规划,从提升整条稀土产业链的自主创新能力出发,制定全国稀土行业的知识产战略,支持相关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交国际专利申请,大幅增加稀土专利推广应用专项资金,并妥善做好“走出去”的专利侵权预警和海外维权援助工作。这场知识产权“遭遇战”或许只是“反攻”的开端,未来稀土产业的发展,必定还将经历一系列“硬仗”,敢打敢赢,还是要靠知识产权。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