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现货频现低点 国内有色风声水起

2016年01月25日 9:12 436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现货

  上周,上期有色金属指数下跌1.87%,全球股市动荡和原油新低都对基本金属价格构成冲击,上期有色金属指数在周初大幅下跌后暂时企稳,最终报收于2047.06点。
  从宏观面来看,近期指数下行压力主要来自于全球风险资产的抛售潮。2016年年初以来,CNY和CNH分别贬值1.39%和0.7%,去年8月汇改以来则分别贬值6.04%和6.43%。
  从基本面来看,春节临近,现货市场淡季特征明显,期货盘面的纠结走势充分反映了现货市场的冷清。以铜市场为例,进口铜流入使整体货源充裕,加上下游消费逐步转弱,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铜价反弹遇阻。
  但价格下跌后,电铜与废铜价差迅速收窄,废铜商惜售情绪较高,加之炼厂惜售,对铜价又形成一定的支撑。短期来看,有色金属现货市场仍将维持此种交投清淡的局面。
  展望后市,人民币汇率依然是判断价格趋势的核心要素。后市还需观察人民币为短期贬值还是中长期缓慢贬值,若是前者,必将加剧市场动荡,带来短期做空动能;若为后者,则将推升沪伦铜比值趋势性走高,对沪市金属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预计本周上期有色金属指数将处于波动率往下、价格走平的状态。
  影响有色金属板块的因素及投资机会
  近期影响有色金属板块的主要因素包括供给端改革、行业限产保价、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其中供给端改革的力度及程度、下游需求恢复成为有色金属价格的能否进入上升轨道的中长期因素。
  目前来看,根据跟踪情况,国内大规模去产能还未展开,右侧交易机会可能还需进一步等待。而下游需求确定、依势转型的加工类企业更容易兑现业绩,如转型升级中的铝加工企业,可关注近期下跌行情中错杀的稳增长低估值个股,如利源精制、亚太科技,铜加工企业可关注走环保、高性能路线的博威合金(目前停牌)及进军新材料产业、具有军工概念的楚江新材。
  小金属方面,长期可关注粘结钕铁硼材料对铁氧体的替代作用。随着汽车电子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对节能高效的要求,粘结钕铁硼在车电机中的用量逐渐增加,对传统汽车电机中的铁氧体具有替代性。
  (1)供给侧改革一旦产能收缩,2016年面临大机会
  行业长期低效益倒逼供给侧改革,最直接的方法: 产能收缩+兼并重组。
  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向下拐点已首次出现是减产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 近期中国主要冶炼商的联合减产意味着产能收缩大战已经上演. 一旦产能收缩超预期,2016年可能面临大机会。
  在目前国企改革背景下, 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具备全球范围类抗衡能力的综合类矿业公司, 也是有色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意。
  (2 )新材料迎来发展机遇
  新材料行业供给侧是稀缺的, 特别是国内急切需要突破受制于人的关键战略材料.从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来看, 新材料必将获得国家史无前例的支持迎来发展机遇。
  (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长期具备投资价值
  2016年上半年以前, 锂供需情况难得到缓解. 同时, 下游具备承受能力,锂盐价格还具备较大的上涨空间。
  工信部将编制有色金属十三五规划 鼓励“走出去”
  1月19日从工信部获悉,发展改革委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1月17日在北京共同组织召开“走出去”研讨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编制国家工业和通信业走出去“十三五”规划和有色金属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大对境外资源开发和产能合作工作的引导和支持。
  在我国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布局下,加快企业“走出去”,积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于形成优进优出、内外联动的开放型产业新格局,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五矿集团是国内矿业企业“走出去”的排头兵,其宝贵经验值得业内深入学习和借鉴。
  工信部将立足行业管理职责,综合运用现有政策手段,推进部门联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统筹规划。
  编制国家工业和通信业走出去“十三五”规划和有色金属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大对境外资源开发和产能合作工作的引导和支持。积极总结并推广五矿等企业“走出去”成功经验。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研究落实重大境外投资项目支持的政策措施,完善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机制,搭建产融合作平台,鼓励企业“走出去”,带动国内装备、技术、服务等集群输出。
  三是完善境外投资服务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完善“走出去”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支持建立专业的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及时将企业“走出去”重点项目纳入双边、多边自贸协定,高层对话机制以及政府间合作目录,加强与国外工业主管部门合作交流,保护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