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与铜工业的加减法

2016年01月14日 10:21 862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新世纪以来中国铜产业的发展
  规模急剧扩张,全球铜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强。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2003年-2015年中国铜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和急速扩张期。不仅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装备技术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也是最好的时期。精练铜产能由2003年的214万吨增长至2015年的1100万吨,预计产量或将由2003年的183万吨增长至2015年的760万吨,连续10年居世界首位;铜消费量由2003年的320万吨增长至目前的900多万吨;中国占全球产量和消费比例分别由2003年的12%和20%,上升至35%和42%。
  找矿成果显著,维护了产业的基本安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中国实施了“立足国内,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和积极“走出去”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方面,国家先后开展了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青藏专项、新疆358专项,公布实施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批准建成109项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国内有色金属矿产勘查投入逐年增加。铜、铝、铅、锌、钨、钼、锡、镍等我国主要有色金属勘查取得重要找矿突破,查明资源储量和新发现矿产地数量明显增长,发现和评价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或特大型矿产地,找矿成果突出。其中铜资源方面,在新疆天山地区、西南“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藏中等地区找矿成果显著。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数据显示,扣除消耗后,2011~2014年新增铜矿资源量超过1000万吨。云南大红山铜矿二期、内蒙古乌努格吐山铜钼矿二期、黑龙江多宝山、云南普朗铜矿、江西朱砂红铜矿区、青海德尔尼铜钴矿区、西藏玉龙、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西藏驱龙多金属矿、西藏谢通门铜矿等重点矿山项目在这期间得到稳步推进,部分矿山初步达到设计能力。可以说中国矿业的发展维护了中国铜产业的基本安全。
  创新成果显著,技术进步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矿山方面,一批矿产资源勘查与高效采选技术相继开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应用,显著提升了矿业技术装备水平。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采矿法开发成功,为我国地下开采金属矿山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建设千万吨级地下金属矿山奠定了基础;地下无轨采矿技术装备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矿山的生产效率;自主研制的320立方米大型浮选机,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设备的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完全掌握大型浮选设备关键技术的国家。冶炼方面,闪速熔炼、强化旋浮铜熔炼、富氧底吹等富氧熔炼工艺已成为主流炼铜工艺。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600万吨粗炼产能中仅闪速熔炼能力就达到225万吨。而自主知识产权的氧气底吹炼铜技术,不仅实现了产业化,并被国际铜冶炼企业高度关注。加工方面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发展的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高强高导新型铜合金接触导线,无铅新型环保铜合金,高性能无铍弹性铜合金,高性能耐蚀镍铜合金等已实现产业化。铜工业实现了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发展。
  淘汰落后产能,铜工业初步实现了绿色清洁生产。在“十二五”期间,骨干铜矿山企业积极推行绿色矿山建设,截至2015年,“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达到35家,已占到有色金属绿色矿山企业家数的32%,部分骨干矿山企业实现了零排放。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十二五”期间累计淘汰铜落后产能达到288万吨(含再生),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中国铜冶炼厂为了节能减排和降耗,采用许多新技术。纯氧燃烧、透气砖、高浓度SO2烟气制酸、烟气脱硫、干法收砷、平行流电解、旋流电积等新技术都在中国铜冶炼厂加以推广应用。目前,国内骨干铜冶炼企业的硫利用率达到96%以上,固化率达到99%。当前,我国铜工业的经济技术指标和环保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铜工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铜产业“供给侧”改革,核心是控制产能。当前,国家相关部门正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已出台或拟出台一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措施。就铜产业目前的情况看,在铜消费增长放缓已经既成事实,而未来5-10年全球其他新兴经济体又很难完全能够接过中国刚性需求的接力棒,因此中国铜工业产能过剩已不是单纯的“产业周期”问题,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消费增长来化解,而是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实际,设定铜冶炼产能总量“天花板”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其核心就是不能再新建产能,尤其不能以技术改造或综合利用为名扩大产能。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中国铜冶炼步铝冶炼产业后尘。
  补短板,确保资源安全底线。当前我国铜矿山的主要问题就是“资源禀赋条件先天不足造成的缺乏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在2015年价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能够盈利的铜矿山企业寥寥无几,资源禀赋的短板日益凸现。虽然铜价格下跌总体上有利于国家发展,使我们可以以更少的外汇购买更多的资源。但如果我国铜矿企业在短期内出现崩溃,不仅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安全,而且可能会引发新的“四矿”问题,因此要高度重视。一是要尽快研究国内矿山产能安全底线及相关扶持政策,通过债转股、减税清费、提高劳动生产率多种手段,保护好这些产能;二是大力推进矿业规模化开发。我国铜矿山小矿山多,大矿山少,这中间既有先天条件所限,也有后期人为因素。因此借助矿价低迷时期,通过经济手段,积极推动矿业整合,使有条件的铜矿山得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三是暂缓生产成本高,环境压力大的新矿山的建设,及保护现有资源,也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要做好全球铜产能的加减法。随着中国企业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化市场竞争,中国铜企业正逐步完成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学习技术”到“技术输出”;从“实体收购”到“资本市场运作”的蜕变,根据协会跟踪掌握的数据看,截至2015年,中国在境外实施的33个重点矿山项目中,获得铜金属资源量达1亿吨以上,已经超过了目前国内现有铜资源量的规模,预计到2016年底将形成矿山产能120万吨,冶炼产能55万吨。同时“一带一路”将给中国铜工业的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尤其在冶炼和加工产能的转移方面提供了很好机遇,但是要严防“转而不移”的情况,避免加剧全球范围内的冶炼和加工产能的过剩。
  要在扩大铜应用方面下功夫。与西方传统铜消费大国不同,中国铜消费主要来自电力建设,约占消费总量的50%,另外空调制冷行业约占到15%,交通运输行业约占到10%来,而仅有8%用于建筑。虽然铜在传统消费领域达到或接近峰值,但并不代表没有潜力可挖。一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据了解,一辆新能源汽车用铜量比传统汽车用铜量高出约80公斤左右。按照中国的规划步骤,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总量将达到500万辆,可累计新增铜消费40万吨。二是扩大在传统建筑领域的应用。我国是铜水管生产大国,但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却远落后其他国家,尤其是在医疗建筑、重要公共设施建设等相关领域,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标准与规范的制订,推动相关领域的应用。三是在新材料方面的投入。目前我国铜基合金加工材仍是短板,每年需要进口20万~30万吨来满足国内需求,而这些产品附加值高,利润率是传统铜加工材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因此加工企业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可以做到在降产能的同时提高盈利水平。


  当前形势分析与判断
  新常态下,高强度消费不可持续。2015年中国人均消费精炼铜接近7公斤,是全球人均消费量的两倍,美国人均消费量的1.15倍,精炼铜单位GDP消费强度约是美国8倍。“十二五”期间中国的铜消费增速已呈现了放缓的趋势,预计消费量累计增长幅度在33%左右,较“十一五”回落了57个百分点。单位GDP消费强度由“十一五”期间平均13公斤/万美元,下降至2015年的8公斤/万美元左右。伴随着我国发展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以及低端制造业逐步向外转移和技术进步产生的用量减少都会影响单位产品对铜的需求,因此可以预见,中国的铜消费总量即使还有上升空间,但已距消费峰值不远。另外,从目前了解到的数据看,同样作为基础原材料的粗钢消费已经出现回落,2015年中国粗钢消费约7亿吨,较上年同期下降了5%左右,可以预计,中国铜消费峰值期可能会提前到来。
  产能过剩的压力或将长期存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在铜价的上涨、我国对铜的需求快速增长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驱动下,冶炼和加工投资大幅增加,产业规模快速扩张,2015年中国铜冶炼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是2003年的10倍,铜冶炼产能是2003年的5倍,而消费增长仅为2003年的3倍,精炼铜产能已处于过剩态势。据了解,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和企业仍有继续新上或扩建铜冶炼的欲望,冶炼产能仍有继续扩张的可能。而下游加工行业因产能过剩引发的洗牌正在进行,受市场疲软的影响,目前中小铜加工企业开工率明显不足,已经出现停产和倒闭的情况。
  生产成本的刚性增长和环保压力持续增加。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连续颁布了多项与有色金属产业相关的环保政策。其中2013年2月工信部颁布了《关于有色金属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规定到2015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同月环境保护部颁布了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规定特定地区,硫排放限值为100mg/m3;2013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2013年12月环保部发布了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国标25467-2010);2014年5月工信部颁布了新的铜冶炼行业规范条件对冶炼企业环保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原辅材料、能源价格特别是劳动力、财务费用等不断上升,以及日益增加的环保治理投入,我国铜产业过去具有的低人工成本等相对比较竞争优势已不复存在。

(作者: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金属部 段绍甫)

 

数说2015铜工业

 

  2015年度铜工业大事回顾
  11项铜材出口退税上调
  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发布《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在与有色金属相关的产品中,2015年1月1日起,有11项铜材产品的退税税率被上调。其中,5项为铜条杆型材、5项为铜丝、以及1项铜箔,政策扶持重心可见一斑。10个类别产品退税由0上调至9%,包括:铬锆铜制条、杆及型材及异型材;直线度不大于0.5毫米/米铜锌合金条、杆;其他铜锌合金条、杆;其他黄铜条、杆及型材及异型材;其他铜合金条杆、型材及异型材;最大截面尺寸>6mm的精炼铜丝;截面尺寸≤6mm的精炼铜丝;黄铜丝;铜镍锌铅合金(加铅德银)丝;其他铜合金丝。1个类别产品退税自13%上调至17%,类别为:无衬背的精炼铜箔。
  上海自贸区首推铜溢价掉期业务
  2015年2月6日,全球首单铜溢价掉期交易在中信寰球商贸公司等四家企业之间完成。根据上海清算所的数据,这笔交易共成交4400个FCPM032015协议,成交数量22000吨,成交金额1247.4万元。铜溢价掉期的出现,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对冲保税铜溢价波动风险的基本套保工具。另一方面,这一创新业务也有助于我国金融衍生品场外业务的发展。对于大宗商品经纪商而言,场外业务比场内业务更能匹配客户特定的套保需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现货需求找到合作伙伴,也许在两笔现货业务之间,就会产生一笔金融衍生品的合作。目前,我国保税铜价格组成分为两部分,由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价格与因保税区供求关系等造成的溢价部分相加所得。之前,铜贸易商可以提前锁定LME期铜价格,但是因为缺乏相关工具,无法对冲溢价部分的风险。
  全球矿业巨头减产应对铜价大幅下跌
  2015年10月,瑞士嘉能可公布非洲两项目将停产18个月,同时,赞比亚Luanshya铜矿公司也表示,由于铜价重挫及电力供应短缺,该公司旗下Baluba矿场将暂停运营并裁员。嘉能可方面宣布,为了削减成本,将暂时关闭的铜矿为刚果民主共和国的Katanga铜矿和赞比亚的Mopani铜矿,预计此番减产将导致市面上电解铜减少约40万吨。
  再生铜退税政策实施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其中对再生铜的利废企业增值税退税30%。通知决定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政策进行整合和调整,于7月1日正式实施。该政策与原有《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相比较,主要是增加了对再生资源类的税收优惠,给予相关综合利用资源及产品30%-70%的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
  五矿获东太平洋矿区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
  2015年7月20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提交的“国际海底区域多金属结核保留区矿区勘探权”申请获得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审核通过,集团公司将择机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为期15年的勘探合同。这标志着集团公司在东太平洋海域获得了72740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的专属勘探权,并被允许在勘探合同结束后对该区块拥有优先开采权。这也是中国首次以企业为主体获得国际海底矿区。可望获得可观的锰、钴、镍、铜等金属矿产资源。
  金龙铜管与海亮并购重组
  2015年11月17日,浙江海亮股份发布公告,拟以32.54亿元收购河南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这起国内最大铜加工企业并购重组备受业界关注,作为国内铜管业排名第二的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收购国内铜管行业排名第一的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是中国乃至世界铜加工领域一次顶级企业的联合。
  中国主要铜企联合倡议限产推动产业升级
  2015年12月1日,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主要铜生产企业联合发出倡议,称根据各方充分讨论达成的共识,2016年将减少精铜产量35万吨,以及其他为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这10家铜企综合产能占中国冶炼产能70%以上。同时,各企业还表示,为应对市场极端困难情况和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号召,将在短期内先关停亏损产能,中长期内将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未来几年将不再扩大产能。各铜企之间将增强信息沟通和共享,建立行业自律,根据市场运行态势每半月召开会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市场形势。
  江铜与国际矿企达成2016年铜加工费协议价
  2015年12月15日,中国铜加工企业领头羊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智利矿业公司达成2016年世界铜加工费协议价。此前连续三年,江铜与国际矿业公司达成的长期协议价,均成为下一年度的全球铜加工费标准。江铜与智利矿业公司安托法加斯塔达成协议,2016年世界铜加工粗炼费/精炼费(TC/RC)为97.35美元/吨和9.735美分/磅。受全球铜市场不景气状况影响,这个价格比2015年铜加工费分别下降9.65美元/吨和0.965美分/磅。
  中国进口商削减2016年精炼铜合约订单
  中国业内消息人士称,中国一些精炼铜进口商已下调了2016年合约订单规模,预期内需疲弱及价格低迷状况仍将持续。消息人士称,合约订单的下滑将可能削减中国市场及保税仓库的精炼铜库存规模,所以任何意外的需求飙升都将可能引发国内升水及全球市场价格的上涨。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