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产业暖风轻拂 有望逐步走出困局
2015年10月28日 13:33 465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稀土 作者: 中华网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内部分稀土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有的减幅已经接近60%。在经历了稀土市场持续低迷、产品价格长期低位徘徊之后,六大稀土集团相继减产,中国稀土行业迎来了限产保价潮。而此次抱团限产,所属企业全年稀土产品生产总量将较2015年稀土总量控制计划指标量减少5%至10%。
集体减产去库存,或将迎来收储
据此前公开资料显示,北方稀土限产将减少2596吨的冶炼分离产品,厦门钨业将限产近140吨,南方稀土、五矿稀土、广晟有色也相继宣布在总量控制指标基础上进行不同程度减产。在六大稀土集团联手限产保价的推动下,稀土行业去库存进度加速,对国内稀土产品供给形成一定影响,近期稀土市场价格出现反弹。10月份至今氧化镨钕上涨14.5%,氧化镝上涨13.2%,氧化铽上涨11%,氧化钆上涨11.15%。长期来看,稀土冶炼分离行业库存水平仍处高位,冶炼分离企业库存约为年需求的1.5~2倍,减产实施后有助于加速稀土行业去库存进度。
另有传言称,六大集团正计划与有关部门谈判收储事宜。南交所稀土产品交易中心负责人吴海明分析称,此次收储是意料之中,一方面稀土作为国家战略储备资源,国家每年会进行两次稀土收储,另一方面现在稀土价格触底,已到收储最佳时间段和价格点。有消息猜测,预计此次收储将控制在10亿元以内。
质押融资帮助稀土企业缓解资金流动性压力
长期以来,稀土产业链上下游没有有效的联动,供求关系失衡,市场滞后性明显。对于稀土企业来说面临生产运营成本大、市场价格低迷、资金无法流转等多方面的困难。加之目前稀土目前整体产值不大,仍处于传统运营、销售的阶段,企业要在新政策、新环境中生存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吴海明指出,稀土产业发展离不开多元化新金融平台的唤醒和扶植,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也应该回到传统产业的支持上。据了解,南交所稀土交易中心针对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推出稀土产品质押融资服务。通过南交所稀土产品交易中心,企业可将自有稀土产品进行质押,如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即可得到货物价值50%~70%的资金,整个过程只需要不到1周的时间。因稀土产品的特殊性,目前银行基本并不接受稀土产品的质押,稀土企业融资渠道少、门槛高。而南交所稀土产品交易中心,本身具备稀土产品电子现货交易、实物线下交收的功能,有线上平台和线下交收基地的支持,能实现质押融资服务的功能。
据了解,南交所稀土产品交易中心质押融资服务上线后,得到众多稀土企业的欢迎。银行也十分支持此项帮扶中小企业的业务,并承诺授信南交所稀土交易中心5亿元资金,专项用于稀土企业产品质押融资服务。有媒体评价,南交所推出的产品质押融资服务,通过金融平台服务带动行业创新,有效地拉动稀土实体企业的运营发展,对稀土产业良性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稀土证券化交易为稀土企业提供销售流转渠道
除了资金流转的问题外,企业要生存发展离不开其生产销售能力的提升。而目前稀土产品价格一直低位徘徊,虽限产保价后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但要解决稀土企业产品销售价格的难题,离不开销售渠道的拓展和创新。
近年来,稀土产品证券化交易的发展为稀土企业解决了销售、采购和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等难题。南交所稀土产品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交易中心电子交易平台,稀土产品从单纯的工业品变成投资品,投资者可以像炒股票一样投资稀土。稀土在交易平台中换手流通,有效地调动了民间资本的参与,也为稀土生产企业增加了线上销售渠道。据了解,近段时间稀土产品证券化交易的持续升温,南交所稀土产品电子盘成交量直线上升,日交易量近亿元。
据了解,梅州岭南稀土产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南交所稀土交易中心唯一指定运营机构,其业务发展迅猛,得到投资机构、稀土企业等的高度关注及认同。多家稀土类企业已经表达了合作的意向,岭南稀土计划今年四季度股改,备战2016年挂牌新三板。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分析人员表示,岭南稀土以稀土证券化及互联网金融平台概念登陆新三板,对稀土行业来说是利好消息,“互联网+”的平台与传统稀土产业的结合不仅对行业创新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岭南稀土上市后也将在资金、资源、渠道上进一步发展,更大程度上整合上下游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
吴海明透露,岭南稀土已在上海设立合资营业部,重点开展“稀土+金融”的业务,今年计划实现保底100亿元交易量,稳拿200亿元,冲刺300亿元的目标。与此同时,岭南稀土也在开始筹备在浙江省建立省级营业部,开拓浙江市场。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