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企要在创新中学自己

2015年10月14日 13:2 394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钛资讯   作者:

       提出钛企业要学自己,既不是说钛企业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也不是要让钛企业放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是因为,这些年一些企业在产能过剩、市场低迷、效益下滑的困境中锐气有所削弱,管理面临滑坡,员工为企业当家理财的意识也在滑坡中有所减弱,致使钛企早些年创造的优异经济指标成了今日难以攀越的“历史纪录”。遵义钛业从小炉型1.7吨还蒸炉发展到时至今日全球最大的“世界第一炉”12吨炉海绵钛工艺,历史上曾创造过技术、质量等方面的先进指标。尽管现在工艺水平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但历史上创造的个别指标仍停留在“历史”的记载中,至今没有超越甚至还在远离。
    其实,每个企业都有自己曾经创造的“历史纪录”,特别是提升质量、提升技术、降低成本方面更是大有潜力可挖掘,大有文章可做。比如,遵义钛业12吨还蒸炉工艺降低综合电耗上在国内、外同行中就有明显优势。朝阳金达则通过技术创新、员工小改小革、微信随手拍抓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跑冒滴漏,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云南钛业在钛材市场不景气中,坚持科技创新来提升生产力水平,近日取得“云钛氩气保护钛带卷退火工艺及装备获德国发明专利”等多项授权,技术跃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今年云南钛业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西部超导更是坚持细分领域“雄鹰论”的高端发展模式成为钛材加工领域的后起之秀。宝钛集团自主研发我国首台4500米潜水器载人球壳,质量完全符合要求……在国内海绵钛产能过剩,市场不景气中,新老钛企都在拼搏中努力前行,在创新中不断积累学习自身创造的“历史纪录”。
10月12日,遵义钛业针对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打造精品生产线召开了生存与发展的“警示会”,集团董事长郭晓光说,各生产单位要将现在生产的各项单耗指标与历史上最佳单耗指标对照起来,让每一位企业员工看到历史上曾经拥有的“先进指标”,从中看到降耗的潜力,从而知己知彼,变压力为动力,激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理财责任感。
企业在攻坚克难,自主创新中学自己的做法,能够避免照抄照搬别人经验的弊端。其中,揭示一个既是老话重提,又是人们常挂嘴边却难以落到实处的道理——面向外面的好经验,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心中有数,扬长避短。每个企业在引进与学习、创新自己的过程中,不妨在企业内部开展一场理直气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检自查,高举自己曾经创造的“历史纪录”,号召员工以此为目标,在生产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去努力靠近或打破“历史纪录”,到那时,企业自然就会在“创新学自己””的过程中,找回自己本不该失去的优势,从而“捡回”自己丢掉的好传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磨刀不误砍柴功”,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要明白“技术如柄,装备似剑”的道理,都要明白企业不是被市场打败的而是被自己缺失利器、缺失创新技术打垮的。若不能居安思危,需要打仗时才去找子弹,需要砍柴时才去找斧头,那“柄”的技术含量就会相当低,装备之“剑”则难以锋利,胜算于“市场竞争”的几率则几乎近于零,在寒冰袭来时甚至会遭遇毁灭性打击。所以,逆境而上的核心就是要在创新中学自己,平时“磨好斧子”,关键时才能冲进市场“劈开柴。”

责任编辑:于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