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的“好与坏”,我们一探究竟!
2015年08月21日 8:51 4841次浏览 来源: 搜狐 分类: 稀土
身在稀土界,对于稀土这个小众化的产业的学习与了解是任重而道远的。由于现在的小编还处于在门槛外张望的阶段,不得不努力地抬高脚掌跨过高高的门槛。这不,今天跟读者们探讨一下稀土的“好与坏”,这其中可谓是暗藏玄机啊!
“泛亚”事件愈演愈烈,掀起的波浪可谓是雨打沙滩千层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记得前不久小编刚刚撰写过一篇关于“泛亚”的文章,今日不得不再旧事重提。中国经营报昨日发文称“泛亚事件”涉28省区20多万人,如今这些投资者决定对簿公堂,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有关方面不想让它(泛亚)死,你们也不希望它(泛亚)死,如果交到我们这里,我们会把它(泛亚)查死。”8月11日,云南省昆明市经济犯罪侦查支队有关负责人对维权者说,泛亚案件暂时不能受理。
泛亚的这一举动引发了众多维权投资者的不安。“一个多月了,全国各地的维权者来到昆明,就是想让泛亚以及当地政府给个说法,并且拿回我们当时借给融资方的资金,但到目前为止,等来的只是泛亚不断变幻的说辞以及当地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沉默。”多位维权者无奈表示。
近期,全国各地的投资者来往于所在地与昆明之间,所花费的时间、金钱成本无从统计。他们以“泛友”相称,通过微博、QQ、微信等组成数千人的维权群体,每天交流的信息数以万计。他们“拉横幅、做标语、喊口号”,来往于泛亚总部与云南省、昆明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之间,以期引起当地政府重视。
稀土作为中国标志性产物,对于中国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泛亚事件”的发生对中国的稀土行业打击可想而知,更不要说是投资者个人的利益关系。政府是大众最为信赖的庇护所,无论如何,安抚民心才是正道。无论是否受害,说法还是要有的。在此,小编也要提醒大家一句: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说到投资,其实小编也是门外汉,但多少对行业资讯的了解也还是有的。近期,五矿稀土的动态发展还是比较好的。中证网发表文章《五矿稀土受益“五矿系”整合预期》貌似又为投资者们带来了生机。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五矿系资产证券化率仅33%左右,后续整合前景受到机构看好。公开交易信息显示,昨日买入五矿稀土的前五席位未见机构身影,但第一位是中信证券上海恒丰路营业部,买入金额高达1.2亿元;卖出席位倒是出现了机构身影,但卖出金额不多,仅2351.48万元。买方实力强劲,叠加“五矿系”整合预期,趁着“国企改革”的东风,五矿稀土股价有望继续攀高。
对于证券股市等小编是一知半解,对此也没有太多的可言之处。在”稀土+金融“的时代到来之际,实业也渐渐步入开放性时代,如果有意在此发展者,也可以进来搏一把!
稀土作为一种稀有资源,它是17种化学元素的合称。内含丰富的可利用资源,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但如果它参杂在食品当中,那么对人体是好是坏呢?
《茶叶稀土标准或将修改》一文来自于泉州晚报。茶叶中的稀土问题可谓是媒体长期关注的问题。茶叶内含稀土超标问题常有曝光,对其影响的好坏也众说纷纭。那我国的茶叶稀土标准是什么呢?
2005年我国卫生部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茶叶稀土标准为2mg/kg;2013年6月GB2762-2012正式实施,为审慎处置稀土限量问题,经审议,暂不取消现行标准中稀土限量指标。
稀土对人体又有什么影响呢?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茶学专家陈宗懋介绍:适量摄入稀土元素有益健康,稀土具有抗凝血、抗肿瘤、抗动脉硬化、消炎杀菌、治疗烧伤等作用;而如果过量摄食稀土元素,则会损害大脑、加重肝肾负担、损害免疫功能、影响女性生殖功能、损害心脏功能,引起血液成分变化、辐射及引发多种急性中毒现象等。尽管稀土有好坏两方面作用,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未规定食品中稀土元素管理要求。
近日,国家卫计委食品司一行赴福建调研茶叶稀土标准修改案。在福州和安溪,调研会上,有关专家和茶企慷慨陈词,认为茶叶稀土标准的不合理,给茶企带来极大伤害。
关于茶叶中稀土等污染物限量问题,国家卫计委表示,2013年,已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展稀土相关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部分工作,下一步将继续深入研究。国家卫计委将根据基础研究和风险评估结果,研究修订稀土限量标准。
茶叶稀土标准或将改变。
无论如何,大众的健康是居于首位的,哪怕有一点点的风险也应该遏制在摇篮当中。茶叶稀土标准问题的重视,是政府为大众健康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