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调结构 升级中拓市场

株冶在津合金项目成功落地的启示

2015年07月21日 9:24 525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在“稳增长,调结构”的总基调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当前,如何通过实现转型升级,来化解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成本压力、市场竞争压力,形成与新常态相适应的新增长方式,实现绿色发展,是当前国有或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传统的资源型产业企业“绕不开、必须走”的一条道路,也是必须正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京津冀经济区的天津静海县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投资建设的锌合金材料项目一次投产成功,这是株冶集团公司实施转型升级战略、产能转移成功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但这是坚实的一步,可喜的一步,虽然这只是一步,却值得我们类似企业借鉴。这个项目的成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启示一:转型升级要追求质量,夯实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主旋律。株冶集团公司也受到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压力,作为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建设的老企业,虽然在6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为我国及我省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在新形势下,要获得新的持续的发展,必须有效益,因此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公司制定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绿色发展、转型升级” 的总体思路,在拟定实施方案及包括“在津投资建设的锌合金项目”在内的一系列的具体项目中,公司从长远着想,坚持绿色发展,注重效益增长,在发展规划中加大锌合金项目投资力度,力求经济效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不断适应经济新常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稳步扩大市场的份额和公司品牌知名度,寻找新的市场及利润增长点。


  启示二:转型升级要发挥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
  转型升级对企业来讲,就是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其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株冶集团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在铅锌联合冶炼技术、有色技术资源、锌冶炼及其深加工技术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株冶“火炬”品牌知名度高,具有强大的合金研发和资源保障能力,在国内合金市场占有率接近50%,其中在高端汽车与家电镀锌板市场,市场占有率高达75%,全国前十大钢铁公司均使用其产品。这些优势与京津冀的区位优势、能源及海、陆运输优势、天津保税区的天津有色金属交易市场的资源和信息优势等有机结合起来,搭建一个为京津冀、山东、内蒙等华北地区的客户提供快捷、优质服务的平台。可以说,株冶集团公司在津投资建设的锌合金项目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有效提升了公司对华北锌合金市场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各方面优势结合形成的合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维护华北年销量14、5万吨的合金市场,有利于新的市场开拓。


  启示三:转型升级要绿色发展,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和价值。
  株冶集团公司作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建设试点企业和长株潭“两型”社会试点企业,循环经济建设、铅锌联合冶炼技术及铅锌冶炼“水、渣、气”的治理方面据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但在京津冀地区建厂,治理雾霾的压力大,环境容量较小,环保要求高,污染控制和考核严。株冶集团公司在这个合金项目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项目立项、选址、环评、建设到投产,在当地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单位的支持和协调下,按照当地新的法规、标准落实项目的环评工作,项目的设计方案、设备的采购和工程建设满足新的标准和规范,特别是依据新《环保法》和当地新颁发的《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实行排放指标控制与考核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企业的担当,体现了企业的社会价值。


  启示四:转型升级要深化创新机制,促进企业管理提升。
  我们了解到,株冶集团公司在津投资建设的锌合金项目,能够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获得各方支持,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其基本的原因在于创新--工作思路符合政策法规,实施方案符合市场规则,运作机制符合效益原则,处处创新,却又事事规范。从而确保项目切实可行,高效展开。这样一个年产锌合金3.5万吨、年产值5亿元的项目,投资1100万元就启动了,体现了投资运作的高效。同时,整个项目运行中只有28个人,其中管理和技术人员5个人,人均年产值达到1800多万元,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新机制的力量。我们有理由期待株冶集团公司转型升级的步伐走得更快、更好,也有理由期待我们的正处在转型升级中的企业,能够做到在转型中调结构,在升级中拓市场,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责任编辑:杨翼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