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能否慢些挖!
2015年07月16日 9:53 633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稀土 作者: 岳振廷
笔者在读中国有色金属报第四版——稀土版内容时,开始感觉“喜忧参半”。“喜”的消息是南方某省发现了大型新的稀土矿,包头、白银等地方稀土加工企业正在为稀土产品的转型升级或探路或创新;“忧”的消息是我们的稀土内外需求均遇冷,稀土产品的价格仍在低谷徘徊,看不见爬升的迹象。但是当笔者看完整版的内容后发现,在同一版面看到稀土好坏不同的消息,笔者的心情就已经不能用或喜或忧简单理解了。
笔者看到,好消息里,新发现的稀土资源属于抢救性回收项目,开工建设正在紧张进行。若进行全面开采并马上变现,稀土的年产能将会有5倍的增长,对企业和当地政府而言,这必将成为一块立等可取的“肥肉”。但笔者认为,想把“肥肉”据为己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正常的市场供求关系。从另一篇文章中笔者看到,今年以来稀土价格震荡走低,市场需求总体疲软。在取消配额和关税,放开出口、实施稀土收储等一系列的利好预期鼓舞下,国内主要稀土生产地区开足马力,稀土产量大幅增长。而增长的结果是“供过于求的现状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年内几乎没有稀土市场全面上攻趋暖的机会,稀土市场出现大幅改善还需要2~3年的时间。”正是国内稀土供应大幅放量,拉低了市场价格,让我们的稀土以“白菜价”供应着世界市场。
稀土是战略性物资,为了获取廉价的稀土,2012年初日本、美国等不惜与中国“翻脸”,发起了一场向世贸组织提起针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贸易诉讼。让被告的中国处处攻守失据,令人大跌眼镜。而今,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复苏艰难,稀土需求疲弱大幅提振基本无望,而我们的稀土供应投放量却在继续扩大,这在目前的中国实在是不应该的事情,更何况国内的六大稀土集团已经成立,开采的总量控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尽管某省新发现的稀土资源是抢救性回收项目,但笔者认为能否先让这些资源在地下多埋藏一些时间,让我们慢些挖,以时间的延长换取稀土升值的空间。别一发现就全部挖出来,以“土”的价格卖给别人,我们要以更多真金白银的获取,来体现稀土的真正价值。这也让我想起家乡的铝矾土矿产资源,10多年时间的狂挖乱采,原本可以合理利用30年~50年时间的资源却早已枯竭,给村里留下的是开裂的山体和塌陷的田地,早年赚取的那点钱还没有现在平整治理的费用高。
在挖稀土卖原料的同时,另一篇文章就让笔者十分的振奋,那就是稀土的深加工。这是我们的短板的所在,也是我们赶超美、日等国的目标。其实国家已经意识到稀土的深加工问题,也在利用各种途径、资源对加快稀土使用方面的研发,并且在部分稀土的深入研制方面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但与美、日稀土方面使用相比差距仍很大,需要我们努力的领域更多,需要投入的资金更大。可喜的是各地已经行动起来,如文章提到的甘肃白银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建设了新的稀土新材料园,延伸发展稀土功能材料和应用材料。包头稀土高新区从今年起,三年内将投入近10亿元的资金,支持稀土的新材料研究,力争到2017年底把包头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终端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基地。笔者相信,随着这些人力物力的投入,不远的将来,必将会有累累的创新硕果让我们成为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先者。
责任编辑: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