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考船在中印度洋发现富稀土 或成潜在产区

2015年06月21日 7:37 434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我国远洋科考功勋船“大洋一号”18日圆满完成中国大洋第34航次返回青岛,共历时215天,航程28125海里。航次中,我国科学家在中印度洋海盆首次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物,并初步推断划出了两个富稀土沉积区域。
  中国大洋第34航次第五航段首席科学家石学法说,科考队员对中印度洋海盆大约8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海底进行了地质取样和同步连续浅地层和多波束测量。科考队利用船载分析仪器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现场测试分析,在15站样品中检测出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达到成矿条件。
  同时,科考队员根据现场元素测试数据并结合浅地层和多波束测量资料,在中印度洋海盆初步推断划出了两个富稀土沉积区域,为下一步在印度洋开展稀土资源调查评价和环境演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各个领域。但从全球范围来看,陆地稀土储量正急剧萎缩,急需寻找新型稀土资源。而很多深海沉积物中稀土含量较高,深海海底可能成为稀土资源的潜在产区。
  中国大洋第34航次总首席科学家陶春辉介绍,这个航次分为5个航段,其中前4个航段在西南印度洋中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开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兼顾环境基线和生物多样性等调查;第5航段在中印度洋海盆首次开展了深海稀土资源,兼顾沉积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调查。
  这个航次是我国2011年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西南印度洋硫化物资源勘探合同》之后开展的第二个大洋航次。科考队员在合同区26个区块内开展了4千米间距的综合热液异常探测测线调查,圈定了多处矿化异常区。对龙旂、断桥等典型热液区的分布范围和构造特征取得了新认识。
  陶春辉介绍,这个航次实践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的工程化勘探。开展了近底磁力等勘探方法探索,形成了一套海底矿化异常区圈定的探测方法。
  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进取者号”中深孔岩心取样钻机、电法探测仪等硫化物勘探关键设备在这个航次中取得应用突破,获得了断桥热液区岩心序列样品,显示了这个海区具有较好成矿条件。这两套装备的应用,为深海多金属硫化物勘探技术的突破积累了经验。
  此外,科考队员系统获得了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部分区块的地质、地球物理、水文、环境等方面数据和样品,包括海底照片、摄像、水文、水体异常、沉积物和岩石等。
  今年1月至2月,“大洋一号”与搭载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向阳红09”船同在西南印度洋中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开展科考作业,两船最近时距离不足2海里,两艘船互为补充,互相支持。
  从1995年开始,“大洋一号”先后执行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任务,为中国大洋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