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有色报的25年情缘
2015年04月11日 8:33 221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2014创刊30周年征文 作者: 张福香
说起我与《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渊源,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我是山东铝《前进报》的一名编辑,作为有色系统的企业小报编辑,经常向《中国有色金属报》投稿,也受益于《中国有色金属报》编辑老师们的指教。那时候通讯设施不像现在这样发达,主要靠书信往来,所以虽然纸上聊得“你侬我侬”,实际却从未谋面。
1990年,《中国有色金属报》面向全国有色行业举办了一期“铺路石”征文活动,旨在宣传那些像铺路石一样,为企业生产建设默默奉献的、最艰苦、最普通岗位上的一线职工。当时我正巧刚刚采访了一名井下女工的事迹,就以一篇《走在长长的巷道里》参加了征文活动。我到井下采访时已身怀六甲,稿件寄出后不久我便休了产假。9月的一天,报社同事给我送来了有色报的一封来信,拆开来一看,作品竟然获得了二等奖,来信邀请我到北京参加颁奖仪式。当时那个高兴啊,我一下子跳了起来,抱起女儿转了好几个圈,嘴里还不住地说:“妈妈获奖了,妈妈获奖了。”丈夫和公婆下班后,我立即向他们报告了喜讯,全家人别提多高兴了。可接下来一说要到北京领奖,公公婆婆怎么也不同意,女儿刚刚两个月大,不能断奶,抱着孩子到北京,我一个人显然不行。独生子女金贵,公婆自然疼爱孙女。无奈之下,我只得怀着遗憾的心情给当时有色报负责此事的邵焱副总编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不能前去参加颁奖大会的理由。
恋恋不舍地努力想让自己放下这件事,心里却总是说不出的感觉。那个年代国家对报纸杂志是从政治的高度管控的,基本是党报党刊,《中国有色金属报》便是我国有色行业的唯一报纸,能在有色报获奖实属不易。郁闷了两天,没成想第3天邵炎副总编打来了电话,她告诉我这次征文参赛面广,活动规格高,全国收到的稿件多达上千篇,为确保评选稿件的质量和水平,“有色报”还特聘《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光明日报》等部分在京大报资深编辑记者担任评委。本来我的这篇稿件初选时没在等级之列,只是作为也不错的稿件进入了复评,但由于这篇稿件很有现场感,被《工人日报》参评的评委提议为二等奖,并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通过。鉴于此,我不能前去领奖十分遗憾,特别是他们推断出我到井下采访时已身怀六甲,报社领导和编辑们也深受感动,特意为此事进行了开会研究,有人提议允许我带一名保姆同去照料孩子,但考虑到会议安排的宾馆有外宾居住,怕孩子哭闹影响不好,最终放弃,决定邀请我丈夫替我前去领奖,也感谢我丈夫对我这次采访的支持。这次的通话使我深受感动,没想到为了我一名小小的通讯员,报社领导竟然专门进行开会研究。
报社领导的关心、关爱也感动了公婆,他们特意让丈夫请假到北京替我领奖。丈夫回来后告诉我,颁奖现场主持人特意介绍了我的情况,著名诗人李瑛为我颁发证书,为了却我没能亲赴现场的遗憾,丈夫还请求李瑛老师在我的获奖证书上签名留念。从那以后,我和《中国有色金属报》便有了一种割不断的情缘,阅读有色报也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每当报纸寄来,我都会抢先拿到手,从1版到8版仔仔细细阅读一遍,一是了解大政方针,二是了解当前宣传重点,其三便是我心中无法割舍的情缘。
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各类报刊迅猛增加,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色报也进行了改版,内容更加丰富,专业性也更强了,而我也因为工作变动离开了企业报社,向有色报投稿也越来越少,可我阅读《中国有色金属报》的习惯却始终未变。2014年,我退休后被返聘到企业社区工作,我为还能在这里看到有色报而欣慰。
如今25年过去了,对有色报的那份牵挂,那份情结却始终如一,在《中国有色金属报》创刊30周年之际,我祝愿有色报越办越好,祝愿有色企业兴旺发达!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