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行稀土行业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2015年02月13日 8:30 5897次浏览 来源: 中国环境报 分类: 稀土 作者: 廖海清 吴丰昌
稀土是极为珍贵的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是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分布于22 个省区,目前大量开采的稀土矿床主要有包头混合型稀土矿,以江西和广东为代表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以四川冕宁为代表的氟碳铈矿等。
近年来,我国稀土产能迅速增加,但是在行业发展中存在过度开采、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稀土资源储量迅速下降,稀土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客观认识稀土行业的环境问题,开展稀土开发与生产过程的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对我国科学制订相关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妥善化解各种矛盾,在国际政治经济中争取主动具有重要意义。
稀土行业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取得重要进展
当前,稀土行业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初现端倪,在风险源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划分、监测体系和风险管控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05年,徐光宪等15位院士联名发表《关于保护白云鄂博钍和稀土资源,避免黄河和包头受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呼吁》,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政府对此非常重视,积极开展钍污染控制相关研究工作。
环境保护部从稀土行业污染控制角度出发,于2012年启动环保公益重大项目“典型地区稀土开发与生产环境风险评估与监管技术研究”,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开展典型区域稀土开发相关污染源清单、稀土开发与生产过程的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技术,以及稀土开发与生产过程环境污染监控与预警技术体系等研究,提出典型稀土行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对策,为我国稀土开发与生产污染问题的环境监管和应急处置提供科技支撑。
目前,针对包头地区稀土行业环境问题开展的风险源清单构建、生态风险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稀土开发与生产过程环境污染监控与预警技术等,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方面,通过开展稀土开采、洗选和冶炼过程中的生态风险受体评价研究,建立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细化包头混合型稀土矿生态风险受体评价指标体系,在进行包头地区生态风险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之上,划分生态风险等级。结合风险源识别和受体评价的主要结论,初步确定主要的特征因子,并确定拟采用土壤种子库、植物生物量分配等生态评价方法,进行稀土开发、洗选、冶炼过程的相应生态机制研究。
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方面,分析测定各类污染源区(矿山开采场、加工厂、尾矿区等)工人及周边居民呼吸暴露量,揭示了颗粒物(TSP、PM10)中重金属(铅、镉、铬、锌)、钍以及氟化物的日均暴露量。对于人体健康的暴露途径主要考虑:呼吸暴露(通过大气)、饮水暴露(地下水)、摄食暴露(地表水、水生生物、污染土壤、植物可食部分),对污染物经不同暴露途径产生健康风险的贡献率和关键参数取值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包头地区稀土开发与生产对矿区和冶炼区的工人,以及周边居民的有效暴露途径为呼吸暴露。
根据稀土开发和生产污染物的环境风险特征、潜在危害性后果与风险释放特征,考虑环境风险的类型与环境状况、经济水平、环境管理水平等实际客观条件,建立了包括4个准则层、10个主题层和22个指标层在内的稀土行业开发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环境风险分级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熵权和AHP组合赋权的稀土开发与生产过程中污染物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即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主观权重,然后用熵权法对指标层指标的主观权重进行修正,最后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稀土开发与生产过程污染物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建立稀土开发与生产污染物的环境风险分级评定技术体系,为稀土行业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在污染源清单和风险评估基础上,结合《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筛选出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稀土特征污染物,将本研究建立或改进的分析技术,与已成熟的稀土开发与生产过程中特征污染物监测技术相结合。剔除过于陈旧且准确性差的检测技术,筛选和综合集成合理、精确的典型区域污染物监测与分析技术方法体系。同时,根据稀土开发与生产过程中产生或排放的污染物特点,构建监控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考察仪器检测的准确性、回收率、分析时间等评价指标,筛选不同环境介质特征污染物检测方法,初步形成稀土特征污染物监测与分析技术方法体系。
依据现有研究成果形成的系列文件,有力支撑了国家稀土战略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工作。从稀土行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我国稀土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加强稀土工业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3方面出发,编制《加强稀土行业污染防治工作,保护生态环境与战略资源》政务信息专报,并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政策研究室采纳。综合考虑稀土特征污染物的环境状况、潜在危害性、风险释放、经济水平、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稀土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构建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推动稀土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稀土行业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构建工作开展已有两年多,这几年的实践为区域稀土行业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全面构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亟待解决。
包头是我国最大的稀土采选和冶炼区域,也是较大的钢铁冶炼工业区。稀土矿伴生于铁矿,稀土精矿是铁矿选矿的副产物。相对于钢铁行业而言,稀土行业整体规模小,钢铁行业也排放一些稀土行业特征污染物。如何有效甄别钢铁行业和稀土行业的污染物贡献份额,准确评估稀土行业的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选择适当的监测指标和监控点位,设置预警体系参数,是这一地区环境监控预警、风险评估与管理重大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获得大量钢铁和稀土企业产排污现状与历史数据,建立包头混合稀土矿采选冶过程的污染源清单。
我国拥有全部17种稀土元素资源,它们分布于各地区不同矿种中,不同矿种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存在差异。目前,稀土行业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构建主要围绕包头地区开展。包头混合稀土矿仅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矿种,不同类型矿种在特征污染物类型、产排污量、产排污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实现现有稀土行业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在全国范围推广和应用,是稀土行业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在稀土行业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需要从国家层面制定政策,加强地方环保部门和企业的参与和配合,全面阐释稀土行业的环境风险,建立行业监测监控预警体系,并据此出台适合稀土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实现生态环境和战略资源保护并举的重大目标。
一是加强行业污染源研究。在有效识别稀土行业特征污染物的基础上,以区域为基础,开展稀土相关行业特征污染物识别研究,筛选共有污染物指标。通过对稀土及相关行业的物料衡算及现场实测,估算区域共有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总量及各行业贡献量,建立相对准确的稀土行业污染物清单,有效支撑稀土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估与监管工作。
二是完善环境管理体系。针对现有环境质量标准中未涉及的特征污染物,应开展相应特征污染物的环境质量基准研究。提出污染物的环境基准值,提出地方环境质量限值,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环境质量标准,为稀土行业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构建提供重要阈值。同时,应充分考虑稀土行业工艺类型的升级改造对特征污染物类型的影响,构建特征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环境质量限值更新联动机制。
三是完善监测监控体系。开展在线自动监测、常规监测一体的多尺度污染物监控技术研究,对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形成稀土开发和生产过程的污染负荷动态监控技术平台。针对有较大风险的稀土污染物,开展定期环境质量监测,形成适合稀土环境监管需求的、较为完善的区域污染监控体系。
四是形成风险管理机制。依据稀土行业环境风险分级评定技术体系和稀土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构建稀土行业企业风险分级长效管理机制,构建稀土行业重大污染事故应急响应机制与突发性污染事故分级响应预案。
总之,保护稀土战略资源和生态环境,需要客观认识稀土行业的环境问题,深入剖析不同矿物组成、采选和冶炼工艺类型的环境污染差异性,建立行业污染源与风险源识别方法,研发稀土行业的人体健康与生态风险综合评估技术,形成稀土开发与生产过程环境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一体的管理体系,建立并推行稀土行业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责任编辑: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