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行业环境问题突出 存在生态安全隐患
2015年02月13日 8:28 6145次浏览 来源: 中国环境报 分类: 稀土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矿物类型繁多,稀土采选和冶炼过程中引发的环境问题和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也有所不同。
一是稀土矿采选中的环境问题。目前几个主要稀土矿都存在此类问题。
白云鄂博稀土和钍资源随铁矿采出,矿石被运至包钢选矿厂,选出铁精矿和稀土精矿。放射性钍主要集中于稀土精矿,稀土精矿含钍量为0.24%,比原矿高6 倍,大多排入包头西北角的尾矿库,尾矿累计堆存约1.5 亿吨。尾矿坝全长12公里,坝体标高1056米,占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水封面积约占1/2。坝底无任何防渗措施,又处于干燥、少雨、多强风的地区,易产生扬砂,是具有潜在放射性最大的污染源。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自1989年开采以来,由于过去采矿中存在乱采滥挖行为,采矿区废渣废矿乱堆乱放,采场塌陷,河道堵塞,水土流失,给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各选矿厂选矿过程中排出的尾矿流入尾矿坝,而尾矿坝没有防渗措施,废水渗入地下,给河流造成污染。
南方离子型矿区历经了3次工艺变革。20世纪70 年代初,稀土生产采用池浸工艺;20世纪90年代后期,采用堆浸工艺。池浸和堆浸工艺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主要造成两方面的破坏:对地表植被的直接破坏;开采中产生大量尾砂占压土地,对堆置场地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目前,原地浸矿工艺替代了池浸和堆浸工艺。原地浸矿工艺不开挖山体,极少破坏地表植被,每1吨稀土产品产出尾矿比池浸工艺少90%以上。但因为注液井设计、施工不当或生产现场管理不到位,在原地浸矿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采场滑坡事故。滑坡产生的泥沙对矿区环境造成污染,大面积的滑坡有可能对矿区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是稀土矿分离和冶炼中的环境问题。稀土分离和冶炼的主要特征污染物是放射性钍、氨氮、氟化物等。自2011年《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颁布以来,稀土分离和冶炼的工艺有所改变,由原来的氨皂工艺逐步转化为钠皂工艺,氨氮不再是稀土行业主要特征污染物,全盐量成为这一行业的特征污染物。据统计,仅包头地区稀土行业的全盐产生量达38万吨/年。而我国现行的工业污水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均未设置全盐排放的限值。
此外,浓硫酸高温焙烧和烧碱法两种稀土冶炼分析工艺,分别产生富含放射性钍的水浸渣和酸溶渣,水浸渣总放比活度2.1×105 Bq/kg,酸溶渣总放比活度3×105 Bq/kg,按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属于低放废物。目前,仅包头市建有放射性渣库,赣州等离子型矿区没有建设放射性渣库,所产生的放射性渣均由企业堆放暂存,存在很大的生态安全隐患。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