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江铜稀土联合科院攻关稀土回收

2015年01月05日 8:57 425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12月9日,天空终于放晴了,冕宁县稀土工业园区内,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的大矿建设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据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邱雪明介绍,大矿建设内容包括露天采矿场、选厂、尾矿库以及其它辅助配套设施,预计在2016年建成,建成后日处理能力将达到4400吨。
  而日前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首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全球招标中,与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合作的“牦牛坪稀土矿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成功签约,无疑将为大矿建设打入一剂“强心剂”。“合作项目内容主要包括碱性岩型稀土矿床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稀土矿石资源综合回收技术研究、选矿工艺流程等等。”邱雪明说,届时,不仅稀土回收率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重晶石、萤石及钼矿物等伴生有价组分也可充分回收。
  提取伴生矿物实现资源综合回收高效利用
  据探测,凉山州内分布的碱性岩型稀土矿床是全国最具工业价值的三大稀土矿床之一,其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二位,而位于牦牛坪的稀土矿矿床规模又居该地各矿床之首,约占四川探明稀土资源总量的90%以上,保有资源储量317 万吨,同时伴生有重晶石 1976 万吨、萤石 1324 万吨、钼金属量 8.53 万吨、铅金属量59.7万吨、硫酸锶82.9万吨等。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无序开采严重、综合回收关键技术缺乏等原因,在开采过程中,采富弃贫、重采轻剥、采剥失调,乱采乱堆、植被破坏现象突出,既增加了矿山开采难度,又使矿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在选矿过程中,基本只对稀土矿物进行回收,不仅稀土选矿回收率低,仅为 50%左右,伴生的有加矿物重晶石等则完全没有进行综合回收,造成了共伴生资源的巨大浪费。”邱雪明说,江铜进驻之后,投资了6.8亿元对此前因无序开采导致的地灾隐患进行治理,目前效果显著,今年已经受了暴雨考验;同时,通过几年的技术攻关,目前稀土回收率能达到65%左右,回收率提升了15个点左右。
  “牦牛坪矿属于较单一的氟碳铈稀土矿,易采选,但包括伴生有价矿物在内其分布极不均匀,这将成为影响工艺稳定和制约指标提升的关键因素。”邱雪明介绍,这次合作的项目一个重点就是,通过高效抛尾与脱泥的预先富集等技术手段,一方面提高稀土矿物的回收利用率;同时对矿石中伴生的对非金属矿物重晶石、萤石以及钼矿物、铅矿物等进行回收利用。“重晶石主要用于石油行业、建筑行业等,萤石主要作为氟化工行业原料,钼矿物用途很广,这些也都是宝贵的矿产资源。”据邱雪明介绍,项目实施后,预计稀土回收率能达到90%以上,总回收率提高到80%以上,此前一些废弃的尾矿,可以进行再回收利用。“本项目研发的成套关键技术,预计在建成日处理量4400吨规模的稀土矿资源综合利用选矿厂实现产业化后,每年新增产值超过数亿元,如能在四川的德昌、三叉河、李庄、南河木洛以及内蒙、山东等省区的大量类似资源得到推广应用,每年预计可新增产值数十亿元。”
  着眼绿色环保谋划精深加工产业链
  牦牛坪稀土矿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科技攻关的目标,除了高效和综合,还有绿色和环保。
  在双方合作内容中,包括稀土矿物的全湿清洁高效回收新技术、伴生矿石回收技术、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循环利用新技术等,都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研发的多组分共伴生稀土矿绿色分选、综合回收新技术和尾水回用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会大大减少含有铅、萤石和重晶石的固体废物及尾矿堆存量,降低尾矿库的建设投资,消除尾水中的浮选药剂对环境的污染,根除粉尘对环境的污染,对保护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有益。”邱雪明介绍,采用组合絮凝沉降技术去除废水中微细固体颗粒,处理后的生产废水循环利用,达到生产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据了解,目前国内稀土矿石市场,逐渐趋向饱和,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下游产业链,成为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在精深加工方面,公司主要从事钕铁硼薄片的生产制造。”邱启明说,这次科技攻关项目虽然主要集中在矿石的采选方面,但对下游产业链延伸,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据邱雪明介绍,公司计划和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建立稀土矿石资源综合回收技术研究实验室,并布局在广州和冕宁,广州主要负责研发、冕宁主要负责实施。“下一步,公司将投资40亿元分两期工程建设,最终建成以稀土深加工为导向的稀土产业基地,形成年产值50亿元的产业规模,跻身于国内稀土前三强。” 12.4%。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