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模式”:循环经济的样本

变“污染源”为“财富源” 将“循环”与“经济”对接

2014年12月07日 9:7 1019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镍资讯

  甘肃金昌市因盛产镍而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的镍都”,这是金昌人引以自豪的。但经济结构单一、矿竭城衰,又成为悬在金昌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其不可再生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多年来,金昌市不断寻找发展接续产业。而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也是金昌市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立足市情,在科学调研、论证,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金昌市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应运而生。该园区最显著的特点是跳出传统产业圈,为镍都金昌转型跨越找到了新的发力点。
  如今,金昌市已构建起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园区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形成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新格局,促进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培育壮大了多元支柱产业,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找到了突破口。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昌模式”被确定为全国区域循环经济12个典型案例之一。
  目前,金昌市消化工业废气以及废料催生的硫化工、磷化工、氯碱化工、氟化工、煤化工产业已形成较大规模,各类化工产品的年产能已达到600万吨。
  初冬时节,笔者在金昌市的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看到,园区内20多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部分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已建成投产的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景象。据了解,总投资18亿元的金昌鑫华公司300万吨捣鼓焦项目一期工程已正式投产,年生产焦炭150万吨,副产焦油8万吨、焦炉煤气12亿立方米、硫铵2万吨、粗苯2万吨,与园区内其他企业形成了上下游物料循环利用和产业联动,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创利税6亿元。已投入试生产的丰盛公司合成氨项目充分利用园区内企业副产的焦炉煤气、电石炉尾气和兰炭尾气等废气资源,已形成了年产20万吨合成氨的规模。
  化害为利  “污染源”变“财富源”
  在镍、铜冶炼过程中,金川集团排放的二氧化硫是造成金昌地区环境污染的“元凶”。据统计,每生产1吨镍约产生7吨二氧化硫,每生产1吨铜约产生2吨二氧化硫。
  近年来,金川集团通过技术改造,先后投入10多亿元进行二氧化硫污染治理,重点实施了化工厂一硫酸挖潜技术改造、70万吨/年硫酸工程、15万吨/年亚硫酸钠扩建、三硫酸系统改扩建、铜冶炼烟气综合治理以及回转窑烟气配气制酸等项目。目前,金川集团利用二氧化硫烟气生产硫酸的能力已由“十五”末的年产75万吨提高到年产252万吨,二氧化硫回收率达96%以上。
  尽管如此,硫酸的最终出路依然是道难题。过去,企业的做法是再花上两倍的费用将其运到外省“消化”。这样,企业每年要掏好几亿元为其“埋单”。为解决这一问题,金昌市和金川集团实行地企合作,以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成功引进了四川新希望集团、贵州宏福公司、中化化肥公司、内蒙古太西煤集团等国内同行业的强势企业,与金化集团、金泥集团等本土企业形成环环相扣的产业链。金川集团将二氧化硫气体制成硫酸后,将其就近送到新川化工、瓮福公司、金化集团等企业用于生产PVC和硫基化肥,生产废渣则被送到金泥集团生产干法水泥,而水泥将再次用于金川集团的矿山填充。
  金昌铁业集团在几十年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铁渣露天堆放,污染严重。今年9月,万隆实业公司投资5亿多元的10万吨无机纤维项目正式建成投产。该项目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利用废铁渣开发生产新型建筑材料,使每吨废铁渣的“身价”提升了数十倍,每年消化废铁渣11万吨,可创产值9.5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
  而这种高端无机纤维所用的原材料恰恰就是当初被视为“废品”的选矿尾渣。原材料使用上游企业的废料仅是万隆实业公司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外部环节。在内部,其熔炼炉产生的废气通过技术手段回收,成为熔炉的助燃风,这样不仅节约能源,而且降低了成本。该公司副总经理吴军介绍说:“和上游企业签订合同后,我们按市场价收购尾渣,在改进自身工艺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的循环发展,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成本优势。”
  污染严重的“废物”转了一圈,就成了“宝贝”,链条上所有企业都受益于此。
  吃干榨尽  “废弃物”催生新产业
  在金昌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投资主体不同的企业间,原料、中间原料及废弃物互供互用,区域内副产的硫酸、氯气、电石渣、水泥等全部得到充分利用,形成了关联紧密的物料链、产业链。这种发展模式先后吸引了四川新希望集团、贵州宏福集团、中化化肥公司、金川集团公司等10多家企业入驻,引进投资140多亿元,有效地推进了循环经济项目建设。
  新川化工公司是四川新希望集团在金昌组建的一家公司,也是最早入驻园区的企业。当初,投资方就是奔着金昌丰富的硫酸、氯气等“三废”资源而来的。目前,新川化工公司已经建成了年产20万吨PVC、20万吨硫酸钾项目,使用的上游原料全部是金川集团的副产品硫酸。
  由贵州宏福集团、金化集团和中化化肥公司三方共同投资组建的甘肃瓮福公司,也以金昌的工业“三废”为纽带。目前,瓮福公司已形成年产磷酸30万吨、磷酸二铵42万吨、磷酸一铵12万吨的生产能力,年可消耗硫酸70万吨,成为西北最大的磷化工基地。
  眼下,总投资20亿元的金川集团30万吨PVC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计划明年一季度建成。该项目每年可消化近18万吨的工业氯气,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22亿元,创利税总额2亿多元。
  在金川集团110万吨/年铜炉渣选矿工程现场,笔者看到高温冶炼炉渣经过冷却水时,蒸汽腾腾,蔚为壮观。该项目单系统处理能力居国内第一,设计经济技术指标居世界领先。这一系统将铜渣冷却后进行再选,铜渣的品位可由原来的1.1%提升至24%,被形象地称为再造“矿石”。过去堆积如山的废料经过一系列工序加工冶炼,每年可多冶炼出1万吨铜,净利润3亿元左右,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年产200万吨的中型铜矿山。
  不仅如此,二次利用后含铁的尾渣将成为水泥企业的原材料,冷却用水通过回收过滤又可以重新使用。这是典型的循环项目,各个环节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数据是枯燥的,但更能说明效果。金川集团中水利用量由“十五”末的78万吨提高到去年的1332.7万吨,提高了近17倍;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重复利用率达93.6%;尾矿、水淬渣及粉煤灰、粗骨料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63.47万吨;处理白烟灰5750吨、黑铜渣2780吨、铜炉渣77万吨;硫酸、亚硫酸钠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52万吨和15万吨,成为国内利用二氧化硫烟气生产硫酸的最大企业之一。
  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金川集团近几年按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建设要求,以“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替代化、园区化”为原则,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和行业特点,研究建立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硫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三废”资源循环利用等8个循环经济示范区,形成了“公司内部小循环、地方中循环和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产业格局,推进了企业与地方的良好发展。
  “公司以资源战略为第一战略,视资源为生命,大力实施以扩大资源拥有量和有效利用资源为核心的资源战略,同时致力于镍矿的综合利用,加大贫矿利用力度,使矿石损失贫化率控制在5%以下,回采率达95%以上,有效延长了金川镍矿的服务年限。”金川集团董事长杨志强说。
  循环无限  “新机制”促转型跨越
  在采访中,笔者注意到,尤其值得其他企业和地方借鉴的是,金昌市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激励机制和相互制约机制,着力构建“循环”与“经济”之间的对接格局,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规划为依据,以园区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重点”的发展机制。企业间的产业链不仅得到了有效链接,而且相互关联的企业从产权上也形成了链接。
  为健全循环经济上下游企业间的利益协调机制,使企业真正形成产业共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金昌市从8个方面为上下游低于市场风险的企业提供制度保障,其最大亮点在于,上下游企业间相互参股,共生共赢。例如,在金泥集团40万吨电石生产线及尾气综合利用项目中,金川集团参股30%;而在金川集团30万吨PVC项目中,金泥集团参股30%,这一机制有效避免了因市场价格等因素造成的产业链瘫痪和断裂。
  目前,初具规模的金昌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已经形成了“原煤-捣固焦-钢铁冶金”、“原煤-捣固焦-焦炉煤气-合成氨-磷铵”、“兰炭-煤焦油-精细化工”等化工产业链,实现了区域内煤焦就地转化,电石、煤焦油、煤气全部被吃干榨尽。
  甘肃省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省区,而金昌市则是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市。以金川集团为强大依托,金昌市坚持“循环发展、生机无限,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理念,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了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共生发展、科技引领支撑、园区承载聚集、机制创新保障”为突出特征的“金昌模式”。
  金昌市市委书记吴明明说:“循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越来越难。循环经济缘于资源,落脚点却是社会大循环。”
  金昌市不仅在循环经济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而且在农业乃至建设循环型社会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农业领域,金昌市已初步形成了“绿色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全混饲料-生态化规模养殖-规模化沼气-有机肥料-绿色种植”的循环农业产业链。
  在建设循环型社会方面,金昌市采用BOT模式与四川海诺尔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其正在实施的日处理生活垃圾700吨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处理生活垃圾25万吨,年发电量近80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超过800吨;初步构建了静脉产业与动脉产业有机结合的循环发展格局。
  资料显示,2013年金昌市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水资源产出率分别达到3355元/吨、6550元/吨、0.5万元/亩、38元/吨;废有色金属、废钢铁、废橡胶、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75%、70%、80%、73%。
  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目前,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已形成了“以捣固焦、兰炭、电石为龙头,以尾气综合利用为纽带,区域内煤、油、气循环利用,下游接上游”的循环经济和工业物流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正向着“产业集聚、企业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目标迈进。
  循环发展,生机无限。未来,金昌市将着眼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围绕“一个目标”,完善“三大体系”,实施“五大工程”,打造“十大产业链”,努力实现“有色金属深加工向新材料产业方向转变,化工产业向精细化方向转变,新能源产业向就地消纳方向转变”,不断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循环经济已经在助推镍都金昌转型跨越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金昌模式”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彰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