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有色金属“新常态”
2014年11月25日 16:14 494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赵秀富
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告别了过去30多年粗放型高速增长状态,正进入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
作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非常高的行业,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有色金属也将呈现出与过去不一样的“新常态”。
第一,增速回落成为新常态。首先是投资增速回落,过去13年,有色金属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率高达43%,只有金融危机最深重的2009年曾放缓到14.8%,但很快,2010年以后又反弹到平均值以上,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铝用碳素、电解铜、铜加工,有色金属投资热掀起了一轮又一轮,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呈现出大干快上之势。新常态下,随着投资力度下降,有色金属行业超高投资增长率将不会再现。其次是产量增速回落,过去13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率近30%,分别于2002、2007、2010、2013年突破1000万、2000万、3000万、4000万吨四道大关,其中氧化铝、电解铝、铝用碳素等产品产量均已占到全球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新常态下,有色金属产量增长率回落已开始显现,并将成为一种常态。再次是利润增速回落,新世纪头10年,有色金属行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40%,近三年大幅下降,特别是电解铝出现了成本与售价倒挂现象,全行业处于负利运行状态。新常态下,大宗金属产品“微利”就是常态,甚至“负利”也可能成为常态。
第二,产能过剩成为新常态。连续多年有色金属投资热,加速了有色金属行业的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程度愈加严重。比如氧化铝,目前国内已形成的产能近7000万吨,但有2000多万吨处于闲置状态,开工率不到72%;电解铝产能3700万吨,运行产能2700万吨,开工率不到73%,而且年底还有200多万吨新产能形成,过剩程度还会进一步加剧;铝加工、铜加工、铜冶炼、锌冶炼等,产能也都严重过剩,甚至多晶硅、稀土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随着冶炼产能向西部能源富集地转移,有色金属冶炼新产能还会不断增加,这必定会给过剩产能的化解带来更大的难度,按下葫芦起了瓢式的现状,将会使化解过剩产能步入“边化边增、化少增多”的怪圈,有色金属化解过剩产能注定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新常态下,有色金属行业将长时间面临产能过剩的状况。
第三,价格下行成为新常态。由于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从2011年8月起,有色金属主要品种价格就呈现出震荡下跌之势,并且“跌跌不休”,铝的价格从每吨17200元,连连挫穿17000、16000、15000、14000、13000元五道大关,最低时曾下探到12300元,降到了25年前的价位;铜也出现了深度下挫,从7.5万元降到4.5万元,跌幅达到40%。新常态下,一方面,资源、能源和原材料需求趋缓,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结构调整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如煤电铝一体化成为电解铝主要经营模式,导致成本重心整体下移,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有色金属主要产品价格将会保持在低位震荡。
第四,动力变化成为新常态。过去,有色金属超高速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和投资的拉动,新常态下,那种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能源投入获得高速增长的现象已不复存在,生产要素和投资拉动的作用减弱,而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即企业主要依靠信息、知识和技术这些新要素,依靠创新获得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来实现增长。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商业模式新、产品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比如商业模式创新,如果将传统的有色金属贸易与电子商务相结合,这样的创新就会带来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再比如煤电铝一体化经营就要比电解铝单一经营更具成本优势,因而也就更具竞争力。
第五,绿色发展成为新常态。过去,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新常态下,环保的硬约束明显增强,企业要摈弃不计资源能源环境成本投入、只考虑当期利益不顾及后人利益的发展理念,要转变发展方式,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2015年1月,我国新环保法将开始施行,各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实施细则、考核办法陆续出台。这是中央和地方最为严格的环保法律和政策,污染和超标严重的企业,不仅要追缴排污费和罚款,实行挂牌督办,责令限期整改,而且企业法人有可能因为环境违法而成为被告,甚至锒铛入狱。有色金属采、选、冶、加等环节都可能对环境产生破坏或污染,这就要求有色金属企业比以前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可以说,新常态下,环保状况不仅是衡量有色金属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把重要标尺,而且很有可能还会成为决定企业生死的主要依据。
第六,国际化经营成为新常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中国企业的生产要素跨国流动与配置加速,中国有色金属企业通过引资、引技、引智的方式,将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带向国际市场,在世界各地建立原材料基地、加工制造基地、研发设计基地和营销渠道,已成必然之势。一方面,在已探明的45种主要有色金属资源中,我国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特别是氧化铝、电解铝、精铜等产能和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半壁江山,但矿石资源却严重短缺,铝土矿对外依存度超过60%,铜精矿对外依存度超过80%,这些矿产资源都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我国有色金属企业不“走出去”参与全球资源开发配置,可持续发展就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在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化解过剩产能又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加上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能源供给能力所限,这些过剩产能需要转移到境外。因此,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国际化经营,将成为我国有色金属企业的经营常态。
“新常态”对有色金属企业来说,是压力,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有色金属“新常态”,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合资企业,都要认真审视,及早作出应对之策,积极实施五大战略,在“新常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第一,实施要素转换战略。企业不要把增长的希望寄托在生产要素和投资的拉动上,切忌盲目新增投资,而要立足于改革和创新。企业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来破解生存和发展难题,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红利,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降低成本;发挥自身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
第二,实施结构调整战略。“新常态”下的未来五到十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经过新一轮整合重组大洗牌,无论是产业布局还是区域布局,行业的版图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市场配置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专业化、区域化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快形成。企业要对自身的优势、劣势、挑战、机遇进行全面分析诊断,进行结构调整,有所为,有所不为,当进的要依托自身优势、创造条件去进,该退出的坚决果断地退出。
第三,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企业要适应新常态下“绿色竞争”的要求,制定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发展战略,走绿色低碳道路。要有绿色发展规划,按照行业准入规范条件,从项目设计开始,就要充分考虑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要素,在生产工艺运行过程中减少水的消耗、减少产品原材料的消耗、减少“三废”的排放,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
第四,实施国际化战略。有色金属企业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配置资源;要积极转移过剩的有色金属产能到适合于承接并且资源能源富的集国家,通过海外投资办厂,化解国内产能,并带动我们的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出口;要主动接轨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优秀的企业公民,树立良好的中国企业品牌形象,提升国际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五,实施市场开拓战略。有色金属工业作为原材料工业,在“新常态”下,增长速度回落,市场需求也没有过去那么旺盛强劲。因此,有色金属企业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与应用行业联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产品服务模式、开发适销对路产品等方式,拓展应用市场。比如铝企业,可以做好轻量化这篇大文章,实现以铝代钢,以铝代铜,以铝代木,大幅度拓展市场空间。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