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金川集团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
2014年10月24日 13:31 14450次浏览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分类: 镍资讯 作者: 彭科峰 胡巧军
自主创新靠什么保障?——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
没有完备的体系建设,成就不了金川集团今天的辉煌。
多年来,金川集团不遗余力地在完善“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加强协同创新、深化科技联合攻关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在人才培养机制上下功夫,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下功夫,确保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总体上来说,金川集团致力于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具体来说,就是以金川为创新主体,坚持走产学研联合攻关的创新之路。科研院所承担合作项目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研究工作,而金川负责工程化研究及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目前,公司已经形成核心层、紧密层以及外延层三个层次的技术创新力量。
据介绍,金川集团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包括金川专业研发单位镍钴研究设计院、兰州金川科技园公司和两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主要任务是解决采矿、选矿、冶金、工艺装备研发、工艺过程自动控制、新产品开发等重大技术难题,发展自主技术,为公司技术升级提供支撑。
金川集团技术创新体系的“紧密层”,是以各生产厂矿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以群众性技术创新群体为补充,主要任务是开展技术革新、创造发明、合理化建议等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和选题攻关。金川也因此形成了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使群众性技术革新成为公司技术进步的基础和基石,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金川集团技术创新的“外延层”,包括校企合作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实验室、产学研战略联盟等,主要任务是解决与有色金属相关的基础研究或对公司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难题。
三个层次的技术创新力量,构成了覆盖情报信息、基础及应用研究、工程化研究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公司富有成效地开展产学研科研合作构建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公司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撑。
此外,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金川集团十分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注重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发展和追求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了“适者为才,人尽其才,尊重价值,多元激励”的人才理念,建立起结构分明、梯度合理的各专业、各层次的人才储备制度。
具体说,首先,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全国各地引进了千余名紧缺专业本科生和300多名硕士、博士,为企业科技创新及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其次,企业始终注重在职员工技术素质的提高,从在职员工中选送培养了14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有近6000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得到提升;第三,通过大力开展技术练兵和技能培训,加强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选拔优秀工人到技工培养基地和高等院校脱产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掌握现代操作技术、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级技术工人。
“这种以公司重点项目为载体的阶梯式人才培养体系,改善了人才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至目前,公司拥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125人,中级技术人员3550人,博士、硕士500多人。 83人组成公司领军人才队伍,22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杨志强说。
金川还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下大力气加强了以专利和标准为重点的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工作,深入生产、科研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将正在形成的有价值的技术,尽快形成专利文本,申请注册。
2013年,金川集团申请专利346项,获得授权234项,成为国家第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截至2013年底,金川拥有专利1012项,其中发明专利136项,国际专利授权1项(日本)。此外,金川还主导镍、钴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修订以及标准样品的研制,制修定国家标准58项,制修定行业标准121项,公司企业标准73项,主持制定国际标准1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项。
正是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人才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成就了金川的自主创新。
责任编辑:杨翼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