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金川集团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

2014年10月24日 13:31 1445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镍资讯   作者:


  金川的“大智慧”从哪里来?——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联合攻关模式”
  失败的企业其原因各有不同,成功的企业却有着相同的基因——自主创新。
  金川的自主创新有什么秘诀?它不是关起门来的“自己创新”,而是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优势的联合科技攻关。在这条路上,金川集团摸索了几十年,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模式。
  据统计,建厂55年来,金川集团先后召开了20次科技攻关大会。
  1972年1月24日,金川召开第一次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大会。1978年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9年时间8次亲临金川,主持科技联合攻关,组织全国5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建设单位,围绕金川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开展了跨系统、跨行业、多层次、多学科的科技联合攻关,奠定了金川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础,形成了具有金川特色的科技创新模式。自此,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金川共开展了660项专题试验研究,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60项,其中,158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9年,金川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金川公司实现了发展史上第一次飞跃,成为国内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企业的典范。
  上世纪90年代,金川二期工程投产,其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镍产量达到4万吨,从而确定了金川在我国重有色金属行业的龙头地位,也使金川跻身于世界大型现代化镍生产企业行列,有力提升了我国镍钴工业整体水平。目前,金川集团已成为世界上极少数能够将多种有价金属在同一工厂内实现分离提纯的企业,矿石中伴生的21种有价元素已有16种得到提取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居世界先进水平。
  2010年12月,成功召开第19次金川科技攻关大会后,金川全面启动了新一轮联合攻关。在新一轮科技联合攻关中,金川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并以重大课题研发团队为主体,不断吸引基础理论、工程应用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加盟,构建责权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科研攻关新模式。
  正是在第19次金川科技攻关大会期间,金川集团除与东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继续开展全面校企合作外,还联合中南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国恩菲工程公司等国内18家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创建了“镍钴资源综合利用产学研创新技术联盟”,致力于我国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的解决;并联合北京科技大学、瑞典国家冶金研究院等国内外着名高校和研究院所,成立了“有色金属冶炼渣资源化再利用联合实验室”,进行有色金属冶炼渣经济利用技术难题的攻关,研发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与装置,切实增强我国镍钴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此外,金川围绕企业技术需求,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先后在中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四所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并根据攻关课题需要,聘任和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拔尖人才指导或从事金川科技攻关工作。
  2013年4月,在金川第20次科技攻关大会上,杨志强向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了金川面临的金川深边部地质找矿、选矿系统贵金属回收技术提升、镍冶炼系统工艺优化提升等10大生产技术难题,并表示,金川公司今后将加快发展镍钴及贵金属等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深化科技联合攻关,创新科技攻关机制,推动金川发展。专家们认为,金川从1978年开始由国务院组织联合科技攻关后,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金川特色的科技发展之路。

[1] [2][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翼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