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4年09月05日 11:7 3054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美国8月挑战者企业裁员人数降至4.0010万,集中在科技领域
就业咨询公司挑战者(Challenger,Gray&Christmas)周四(9月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企业裁员人数较上月降低,主要集中在科技领域和零售部门、但其裁员规模也较2013年同期降低。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8月挑战者企业裁员人数下降至4.0010万(2013年同期为5.0462万),为2014年迄今第四个月低于2013年同期水平,前值为4.6887万。2014年迄今,裁员人数总体上达到33.2931万,较2013年同期34.7095万低了4.0%。
与此同时,美国8月挑战者企业裁员年率下降20.7%,前值上升24.4%;月率下降15.0%,前值上升49.2%。
调查机构挑战者指出,8月份裁员主要集中在科技领域思科系统(CiscoSystems)因为季度销售疲软而宣布裁员0.6万,科技巨头微软(Microsoft)、惠普(Hewlett-Packard)和英特尔(Intel)裁员规模紧随其后。2014年迄今,计算机、电信和电子产品等科技公司已经裁员8.0088万;除了科技部门之外,裁员规模最大的当属零售销售部门。
挑战者首席执行官(CEO)JohnA.Challenger表示,零售等美国主要产业的裁员规模都已经在2014年下滑,对于那些裁员规模还在扩大的行业而言,经济疲软并非其加大裁员力度的主要原因,相反,裁员似乎受行业基本面的变化刺激。
总部位于芝加哥的就业资讯公司Challenger,GrayChristmasInc,通过对企业的裁员情况调查,每月公布裁员统计数据,反映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裁员人数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用工情况的好坏。若裁员人数增加,显示就业市场恶化,对美元不利。
该数据在美国劳工部官方非农就业报告公布前一天公布,但对市场影响不及提前非农就业数据两天公布的ADP就业报告。
美国二季度生产率增长2.3%
劳工部周四表示,美国二季度生产率增速已从2.5%向下修正至2.3%。产品与服务产值增速从5.2%向下修正至5.0%,工作小时数增速从2.7%向下修正至2.6%。
单位劳动力成本从增长0.6%向下修正至下降0.1%。二季度工人每小时工资增长2.3%,但在对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后下降0.7%。
美国一季度生产率按年计下降4.5%。
美国上周初请持稳于30万人附近,企业裁员减少
美国上周季调后初请失业金人数基本持平,依然处于30万人附近,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形势持续改善,促使企业减少裁员,进而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美国劳工部(DOL)周四(9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30日当周季调后初请失业金人数增加0.4万人至30.2万人,预期30.0万人,前值29.8万人。
企业日益加快的招聘速度,力推美国民众对劳动力市场充满信心,以及减少申请失业金人数。同时企业裁员的减少,有助于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增加人数能够达到20万人以上。
AmeripriseFinancialInc.资深经济学家RussellPrice称,裁员的数量非常少。为了目前的订单,企业务必留住员工,且试图能够雇佣更多的员工。
美国劳工部还在今天的报告中指出,美国目前总的申领总人数降至七年以来最低的水平。
数据公布之后,路透点评称,数据比预期略高,但该水平依然与劳动市场紧缩状况相一致,仍指向劳动市场处于增强之中,劳工部也表示该次统计没受到特殊因素影响。
该数据统计时段并不在明天公布的非农报告统计时段之中,所以预期不会影响非农。
美国8月汽车销量创逾8年新高
美国8月汽车销量年化后同比增1745万辆,远超预期的1660万辆,而7月数字为1640万辆。8月的销量创下了103个月新高。
巴克莱的DeanMaki认为,这是自2006年1月来的最高水平,经过7月的下滑,8月的真实消费开支在反弹。
美银经济学家称,美国的汽车数据虽然不稳定,但销售情况似乎走上了高速通道,这一表现收到信贷环境宽松、消费者信心与金融健康状况好转的支撑。
克莱斯勒当月销量跳涨20%,远超预期的12%。福特则意外地只微涨0.4%,但也好于预期的下滑1.2%。但通用汽车的销量下滑了1.2%,不及预期的下滑0.1%。
[1] [2][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责任编辑:金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