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调查牵出大集团使用“黑稀土” 中铝回应未违规
2014年09月04日 10:6 4528次浏览 来源: 证券日报 分类: 稀土 作者: 杨 萌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由工信部牵头多部委组成的专项调查组,对湖南省稀土进行了专项检查。调查组本次抽查湖南省3市(州)的8家稀土贸易企业,保靖和丰矿产品贸易有限公司、花垣县森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花垣县和顺矿业有限公司、江华稀土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存在收购个人非法盗采矿产品和来源不明矿产品行为,直接涉嫌收购的非法矿产品共计4400余吨,金额高达7.3亿余元。
中铝回应并未违规
五矿方面暂无回应
据悉,此次专项检查小组在湖南省调查中发现,湖南和金商贸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和丰化工有限公司、双牌县富益贸易有限公司等3家贸易企业充当了最为关键的“白手套”角色,在收购了上述4家违规企业的产品后,同时开具了稀土专用增值税发票,随后便将稀土销售到了中铝广西有色稀土公司、五矿建丰、柳州通机贸易有限公司等冶炼分离企业及其它贸易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五矿建丰全称是广州建丰五矿稀土有限公司,为五矿集团旗下控股公司之一。去年11月份,五矿稀土曾宣布拟现金收购广州建丰五矿稀土有限公司的控制权。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审计评估工作,正在履行备案和内部程序,由于五矿稀土尚未与交易方签署任何框架或意向协议,主要交易要素如交易价格、取得股权比例等尚未最终确定。
那么,中国铝业和五矿稀土究竟明知故犯?还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黑稀土”呢?
昨日,记者联系了中铝方面,公司回应称,其所属企业在稀土原料采购等环节一直以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依法合规操作。
随后,记者联系了五矿稀土方面,但截至截稿时,公司的公开电话一直没有人接听。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25日,五矿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南省稀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除五矿建丰外,上述文中提到的江华稀土也隶属于五矿集团旗下的五矿有色金属控股有限公司,并且拥有湖南省唯一的一张稀土采矿权证。
对于黑稀土“洗白”,有相关企业人士曾经向记者提到,大量的低价黑稀土是通过冶炼分离厂制成稀土氧化物,再由贸易商收购,开具增值税发票,让黑稀土的身份慢慢合法化,然后再到手转卖给下游加工企业。
“今年上半年以来,市场低迷使得稀土价格非常低,如果按照目前的资源税来征收,稀土每吨要亏2万元以上,而不带发票的稀土采购价格低,无论开采环节和中游冶炼分离都可以轻松获得可观的利润,对于下游企业来说,黑稀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一方面供应量充足,另一方面成本可以省下很多。”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在今年8月8日的稀土产业论坛上,记者了解到,目前参与购买黑稀土的企业远比监管机构知道的多,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如果按照国家的指令性生产计划,稀土上游到下游的企业会出现“吃不饱”的问题。
指令性计划与需求存矛盾
控制产能并非关键
“现在其实,国家稀土‘打黑’范围存在一些问题,所谓的黑稀土,究竟指的是私挖乱采的稀土?还是指没有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的稀土?”在今年的稀土产业论坛中,有专家如是提出。
而昨日,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其实,目前监管机构定义的黑稀土,包括私挖乱采的稀土和没有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的稀土两种,但是,从之前就一直提到的,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的话,产能会受到限制,会导致很多稀土企业‘吃不饱’,如果想要开工的话,会刺激这些‘吃不饱’的企业去冒风险购买黑稀土,这就形成黑色稀土产业链条,但如果不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的话,重要稀土资源又得不到保护,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稀土行业。”
根据稀土行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国家下达的矿产品总量控制指标并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去年,指令性计划供应量总共105000吨,其中北方矿87100吨,南方矿17900吨,但相应的国内总需求是151740吨,其中北方矿的需求是125168吨,南方矿需要26572吨,相应总的缺口是46740吨,北方矿缺38068吨,南方矿缺8672吨。
对于,我国稀土产业存在的上述问题,该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将来只能从限制产能着手。
但是,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虽然,国家目前已经开始支持六大稀土集团的组建工作,所谓六大稀土集团看似只有6家,但是他们旗下的稀土公司又很多,竞争一样激烈,想要限制产能的话谈何容易,从前几年国家推出稀土大集团雏形开始,有实力的公司都在想方设法的挤进稀土大集团的名单中,这样反倒导致了稀土行业竞争激烈的格局,家家都想分得一杯羹。所以,想要从限制产能着手,也不容易。”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指出,应该将企业从“怎样挖稀土”引导到“如何应用”稀土上来,“把应用抓好了,其它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现在的注意力全部都在产业上游,下游也没有协调好,怎么把稀土用起来才是关键”。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