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稀土配额时代 打击黑色产业链成主要手段

2014年08月14日 9:59 446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不从源头上掐断‘黑稀土’,即便明年国家出台资源税,也很难实现稀土行业的全面管控
在我国稀土案败诉之后,关于我国稀土产业将何去何从的讨论就没有停息。
“现在的问题是,面对着越加强烈的国际竞争压力,日趋严峻的市场形势,监管机构和企业如何积极应对、主动预防,似乎还没有摆到重要议程上。”有相关业内人士对于稀土案如是表示。
虽然,监管机构没有表态,但所谓的“后稀土配额时代”稀土行业必将深化管控体系。“为应对WTO败诉的影响,监管机构已经表态,将加速稀土集团整合步伐,加大对开采、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持续打击私挖滥采,通过收紧稀土供给来提高稀土价格。以弥补中国在稀土案败诉之后的损失。”有行业内资深人士如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打击黑色产业链力度加大
在8月8日刚刚结束的第六届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上,中国稀土协会副秘书长陈占恒分析,2014年我国稀土生产指令性计划是10.5万吨,仅国内需求就超过了15万吨,供不应求是必然的,但现在供大于求的实际情况却依然存在,而这些多出来的部分,据专家分析,很有可能就是来自非法渠道。
“开采原矿的成本最多只要4万多元,但它真正的价值有十几万元一吨。开采稀土原矿要交17%的增值税,各地标准不同,资源税要2万元-3万元;还有矿补费等,而非法开采完全逃避了这部分税费。从7月底的价格来看,正规矿种的离子型稀土价格在19万元-21万元/吨,而南方私矿的价格却只有9万元-13万元/吨。”在稀土大会上,有专家表示。
有不愿具名的专家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实际上,目前参与购买黑稀土的企业数量,远比官方了解到的情况多得多,如果严格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稀土从上游到下游的企业普遍面临“吃不饱”的问题,闲置的产能也就成了消化非法开采的稀土矿的最好渠道。
“如果不从源头上掐断‘黑稀土’,即便明年或者之后国家出台资源税来应对WTO出口败诉这一问题,也很难能够实现稀土行业的全面管控。因为,即便出台资源税,不能够落实到所有企业身上,那有何意义呢?”上述不愿具名的专家反问记者。
而在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巡视员贾银松看来,“黑稀土”猖獗除企业受利益驱动外,更为重要的是“官商勾结”。“在去年江西赣州市安远县案件的处置中,县委书记、管工业的常委和副县长兼公安局长都被查处,进行了刑事判决。这件事的启示是黑色利益链的背后是官商勾结,因为南方矿的开采在深山老林里,不法分子从注液到回收,最快也得耗时两个月,一系列配套,没有当地官员的配合,这个事干不成。”
部分企业着手反击
目前,企业方面已着手开始反击。据了解,包括沈阳中北通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经组成联盟,欲起诉日立金属的专利垄断。
数据显示,我国钕铁硼生产企业有200余家,年生产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企业有近30家,但拥有日立金属专利许可的企业有8家。也就是说,如果日立金属的专利有效,其它未获得专利授权的钕铁硼生产企业都变成不合法出口,近七成钕铁硼产品只能在国内销售,这对国内钕铁硼高端应用制造产品正常出口造成阻碍。
让国内企业看到希望的是,日立金属此前在美国针对正海磁材等3家中国企业发起“337”调查,最终这3家企业与日立金属达成和解并获得后者的钕铁硼专利授权。这意味着,日本的专利“独霸”,走法律程序对其并不一定有利,否则他们不会轻易和解。

责任编辑:三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