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米:被重金属污染妖魔化的误解

2014年07月09日 8:52 466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沿中国重要的铁路动脉枝柳线南行,过长江15公里,便到了湘北重镇澧县。从澧县县城往西北行9公里,就是举世闻名的“城头山遗址”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是中国迄今所发现的年代最早(6000年前)、保存完整、文化序列非常清晰的古城址,特别让人瞩目的是,这里有世界迄今所发现的历史最早、保存完好的水稻田遗址。
  众所周知,当前全人类最主要的两种主食,一为小麦,一为大米。占地达19公顷的“城头山遗址”,向世人展现了至少6000年前人类祖先挑战大自然、为自身生存所做的基础性工作。20世纪末以前,科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水稻是从印度等南亚国家传过来的,但上世纪末城头山遗址的系统发掘,使这项后来被列为“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100项考古发现”之一的文化工程,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在世上最早成功掌握水稻栽培技术。
  作为“鱼米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澧县的考古发现,实际上也证明了湖南地区在食物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贡献。所以在中华语境下,历来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事实上,长期以来,湘莲、湘米、湘猪、湘鱼,亦是国人餐桌上最重要的食物构成。
  湖南全省共有耕地面积约5690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达6200万亩(包括部分双季稻),水稻是湖南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产面积和产量连续40年全国第一,以“袁隆平”三字为标志性的湖南杂交水稻,不仅挽救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甚至为全球数十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解决了重要难题。
  让人遗憾的是,自前年以来,在一些媒体的报道和网络密切关注之下,有关湖南大米“镉超标”的消息成为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个重大事态。几经传播,曾经广受外界青睐的湖南大米,遭遇了史上罕见的声誉危机,甚至可以用“声名狼藉”四个字来形容。
  “镉”的阴影,不仅在湖南大米和外界人士之间成了隔膜,也让曾经以“鱼米之乡”而自豪的湖南人感到惊愕和痛心。湖南大米到底怎么了?湖南大米还值得信任吗?包括笔者在内,很多湖南人,以及关注湖南的人士,内心都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6月30日至7月3日,在水稻生产的关键时节,带着上述问号,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汇聚三湘大地,参加了“湖南粮油健康生态行采访”活动。4天行程中,老记们遍访湖南省优质粮油主产区,从湘北城头山古稻作文化遗址,到长沙县顶级湘米种植示范区,再到湘南衡阳常宁油茶生态产业基地,大家实地感受到了湖南粮食的美味和安全。一位参与采访活动的记者坦言:“来之前,因为外界的各种负面宣传,我一直担心湖南大米的安全,连老婆还叮嘱我要少吃湖南米饭,以免镉中毒。但这一趟下来,我不仅彻底打消了此前的担心,更打心眼里喜欢上了三湘米饭。”
  这位记者的担心和观念的转变,其实正是当前很多人对湖南大米心态的缩影。
  作为一个关注新闻动态的湖南人,我首先要肯定媒体对湖南大米的质疑精神,须知,在目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下,媒体对任何食品的安全性保持质疑,这是职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所在。不管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食品,还是久负盛名的驰名产品,都应该接受媒体最严苛的监督。前些年金华火腿被曝掺入敌敌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问题是,种种现象和数据表明,所谓“镉超标”的说法,原来是媒体的片面误读,这种误读,又基于人们对食品安全心理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规律,使得负面传播效应急剧扩散,最终给有着至少6000年历史的湖南大米以重重一击。
  所谓“镉超标”,是指大米中镉含量超出标准,人类如果食用了镉含量超标的大米,经过长期积累,就可能会造成镉中毒,其主要危害是损害肾脏健康,或者造成骨质疏松。镉之所以进入稻米,是因为灌溉水稻的水源或水稻生产地的泥土中含有工业污染物镉化合物,科学研究证明,镉的主要污染源是电镀、采矿、冶炼、染料等工业等排放的废水。
  湖南省质检部门的权威人士透露,湖南的确有部分地区所生产的稻米中曾被检出镉超标,但这些地区仅仅是指株洲市少部分区域。由于株洲市是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冶金、化工、农药、机械等行业较多,造成当地的水源和土壤资源部分污染,从而发生了大米镉超标的现象。他还表示,其实从湖南全境来看,绝大部分地区的大米是安全的、符合标准的。事实上,除了长株潭这一大的城市群,湖南全境依然以乡村为主,青山绿水是主调,空气清新是特色,全省大多数土地未受污染。这些地区长出来的大米,堪称纯天然无污染。
  这位人士还指出,在湖南,农药的供应品种由政府有效把控,通过政府筛选和检测,农民使用的绝大部分农药中不含镉,这就排除了农药致镉超标的可能。
  “舆论吓死人,主要还是传播规律中的从众心理效应。”湖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位教授指出,这些年,国人饱受食品安全事故之扰,日益形成了对食品安全的高度怀疑和警惕心理。以湖南大米为例,因为有媒体报道了“镉超标”,加之这种报道被反复渲染、传播甚至放大,绝大多数公众就形成了一种想当然的认识误区,误把个别样本的镉超标认作是全部湖南大米都不安全。“如果真正去检测,湖南大米绝大部分时候是安全的。”这位教授说,他们全家就一直吃的是湖南大米。
  对于媒体而言,最早曝光湖南大米有样本发现镉超标,应是一种传媒责任的体现,但问题是,这种曝光发生后,接下来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内容就不可控了。食品安全形势紧张,任何有关这一话题的风吹草动,都足以刺激人们本已高度紧张的神经,并由此形成草木皆兵的心态。设想一下,当人们每天甚至每顿都要吃到肚子里的大米,居然被发现重金属超标,那确实是一件让人不安的重大事情。
  《战国策》里有三人成虎的寓言,对于湖南大米而言,恰是遇上了当代的“三人成虎”故事。在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以一充百的口口相传中,湖南大米终究被集体无意识地妖魔化了。
  笔者曾经遍访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的水稻主产区,我亲眼所见,这些主产区,只有湖南还处于原生态耕作阶段,因为湖南属于丘陵地区,山多、单片稻田面积狭小,无法展开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全省绝大多数稻田,还是农民单户承包、手工耕作为主。这种方式生产出的水稻,有着机械化耕作无可比拟的天然性,其大米亦有着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丰富营养成分。
  我无权强求任何人相信或食用湖南大米,但可以负责任的态度说,长期以来,我就一直吃的是湖南大米,就在今天早上,我吃的还是湖南大米。40多年过去了,我似乎从没遭遇过所谓的镉超标。
  也有人分析,湖南大米之所以被妖魔化,所谓“镉超标”的报道,其实仅仅是一个噱头,真正的原因,还在于国际国内大米市场的竞争恶化。放眼望去,从国际上的泰国、越南、印尼,到国内的东北、华中等主产区,大米的产销竞争日趋激烈。而过去,湖南大米占据了广东、香港等地产销的最主要份额。现在“镉膜”之下,湖南大米就遇上麻烦了。
  哲人有言:“要知道梨子的滋味,要亲口尝一尝。”对于梨子如此,对待大米又何尝不是如此?倘若您有疑心,且这种疑心又源于传闻,那么,不妨亲自买来一袋湖南大米,吃还是不吃?让科学检测机构告诉我们答案!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