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理性投资可持续投资海外矿山

2014年07月08日 15:25 669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中国海外矿业直接投资在过去10年内增长迅猛。商务部发布的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仅为55亿美元,其中采矿业投资18亿美元。截止到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902亿美元,其中采矿业投资202亿(含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在这些庞大的数据背后,我们发现中国海外矿业投资也在发生着一些积极的变化,逐渐从盲目投资阶段过渡到可持续发展阶段。
  从过去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南美洲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到近些年的“非洲投资”和“东南亚投资”热,越来越多的中国矿业企业走入几内亚、南非、印尼、菲律宾、缅甸等国家进行投资和并购。目前中国公司已经在海外超过40个国家拥有矿产投资项目,其中铜矿、铝土矿和铁矿石最受中国公司青睐。据Heritage Foundation统计,2005至2013年间,中国公司在海外投资的铁矿石资产达345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铝土矿资源333亿美元,铜矿资源265亿美元。这些巨大投资额的背后离不开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对矿产资源不断增加的需求以及中国政府对海外投资的鼓励和支持。但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海外矿业投资还只处于蹒跚学路阶段。
  海外投资成功率较低
  中国海外矿业投资之路并不一帆风顺,大量海外投资出现问题。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投资的铁矿亏损超百亿,中钢在澳大利亚投资的铁矿也迟迟未能投产,许多企业股权收购和资产由于双方不断出现的分歧而被搁置。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统计,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的成功率不到20%。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项目可行性判定标准与西方存在差异。中国企业由于进入海外矿业投资市场的时间较短,对一些国际通用的勘探、投资标准不够熟悉,更多的还是凭借国内传统的标准,较为看重资源本身的条件,比如资源储量、矿石品位,开采条件等等。而海外投资者更看重长期投资收益,衡量的标准不仅仅是资源的质量,还包括一些收益指标,例如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投资回收期、长期市场走势等等。比如,在进行融资时需要在可行性报告中按国际标准对资源进行解释说明,并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对矿产价值进行评估。而中国很多企业在投资初期往往忽略这些方面,导致在融资过程中受阻。还有一些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是随大流,盲目找矿,很少进行尽职调查或可行性研究,投资之后才发现资产存在各种问题;或者未能选对投资的最佳时机,出现由于金属市场价格下跌而造成的资产大幅缩水,只能暂缓开发。
  二、对投资地的政策和当地文化缺乏了解。投资环境和政策对海外投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不少中国矿业公司对目标投资国的国情、投资政策及文化了解深度不足,导致在投资和建设过程中问题频发。例如,中国投资企业由于不熟悉当地的劳工政策,致使其难于实现引入国内劳工的初始计划,最终不仅面临劳工短缺,而且被迫支付超过预算几倍甚至数十倍的费用雇佣当地劳工,导致项目严重延期。还有一些企业由于文化差异,在投资建设过程中与当地居民爆发矛盾,不得不暂缓建设并支付高额补偿金。
  三、投资成本过高。除了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较为成熟的投资区域之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热点投资地区-非洲地区。中国企业不仅需要投资矿山建设,而且还要修建大量的基础设施,例如公路、铁路、港口、发电厂等。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为了建立与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和谐关系,往往还需要修建学校、医院,培训及雇佣当地劳工,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投资成本。据一些矿业公司反映,中国企业在非洲进行矿业投资,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可以占到总投资额的50%,甚至是70%。高额的投资成本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型企业海外扩张的步伐,也是目前大型海外投资项目往往由国企主导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