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土地镉污染修复试验取得初步成果
2014年06月19日 11:5 4571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铅锌资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四川针对该省存在的粮食重金属污染问题,开展了稻米镉污染及防治工作专题研究,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
据了解,2011年5月25日,四川省副省长钟勉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治稻米镉污染工作。他强调,省国土资源厅要结合“金土地工程”的土地整理工作,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地的修复试验工作。
2012年,四川省地质调查院选择承担了四川省某市6个村土地整理区的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区,垫资开展了该区的土地镉含量监测及盆栽试验工作。
该整理区于2010年~2011年进行了农业地质调查。调查显示:该区土壤镉含量平均值为0.486mg/kg,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为三级,大部分土壤受到镉污染,土壤镉污染已通过土壤-植物生态系统对大宗农作物水稻等食品安全产生影响。
2013年1月,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科技处正式部署安排了该科研课题,并下达任务由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承担,西南科技大学、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等单位共同合作开展课题研究。2013年,该院在大棚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开展了大田试验工作。
在12.26平方千米的“金土地工程”农业地质调查范围内,该院连续3年开展了土壤镉污染监测,对调查区内土壤(48个点)、大米(10个点)进行了镉、硒含量分析监测(土壤增加了有机质、pH分析)。3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土壤镉含量、pH水平较一致,平均含量为0.486mg~0.404mg/kg,pH为6.11~5.93;大米镉含量水平在逐年增加,2010年、2011年、2013年的大米镉平均含量为0.419mg/kg、0.542 mg/kg 、0.572mg/kg。
水稻在pH值为4~9的土壤上都可以生长,但最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为6~7。该院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根据调查区镉中度污染、多为酸性土壤及普遍缺硅的实际情况,确定加入钝化剂,并将土壤的pH值调节到6.5~7.5之间。据专家介绍,土壤钝化确定的实验分为两个阶段:预实验阶段、钝化剂选择试验阶段。该院从控制土壤中Cd生物有效性的角度考虑,共设计钝化剂配方88个,测定加入配方土壤的pH值。根据配方中物质含量对pH值的影响程度,筛选出28个配方进行Cd形态分析。从中选出18个钝化剂配方,进行水稻盆栽实验。
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专家于2012年进行了水稻盆栽实验。共选择18个钝化剂配方,每个配方三组,另加3个空白样,共计57盆。
实验结果表明,18个配方的钝化剂,均降低了水稻籽实中Cd元素的含量,其中6个配方的钝化剂效果显著,与空白样品相比较,水稻籽实中Cd元素降低了45%~60%。在此基础上,该院选择了其中6个效果较好的钝化剂配方进行水稻大田实验。
在盆栽实验的基础上,试验人员于2013年在当地租用了两块水稻田,开展大田水稻种植实验。第一块田面积689.44平方米,第二块田面积921.06平方米。并将每块田分为相对独立的4块小田,进行了6个配方(另有2个小田的空白地)的大田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按当地种植习惯进行日常田间管理。
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钝化剂后,大米镉含量降低了21%~51%,表明钝化剂在大田实验中能显著降低大米中镉的含量。
在6个配方大田实验中,最高钝化修复费用为210元/亩。专家指出,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不需要每年都加入同样多的钝化剂,因此该方法的经济性十分显著。
试验田土壤硒含量较高,但实验加入钝化剂后,对水稻硒吸收并无明显的影响。试验田大米硒含量仍在0.074μg ~0.103μg /g,全部样品均达到富硒大米国家标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区采用钝化剂的方法,可达到降镉保硒的目的,产出的大米镉含量可达无公害大米标准,硒含量可达天然富硒大米标准。
但专家同时也指出,修复实验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继续反复试验,筛选并改进配方方案,最终达到安全标准。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