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成矿产资源“聚宝盆”
2014年06月19日 9:22 9674次浏览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分类: 铅锌资讯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还被称为“中华水塔”,这里是否适宜进行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开发?对此,西安地调中心项目办技术二处(青海处)处长贾群子给记者讲了一个事例:
在上世纪50年代,他到锡铁山跑线路时,那里只是青藏高原的一个普通牧场,除草外连灌木都很少。随着采矿业的发展,这里不仅有了成片的灌木乔木,而且还形成了近30亩防风绿化林带。在西部矿业的矿区内,绿化面积已占可绿化面积的80%以上。
矿业开发不仅让锡铁山成为柴达木戈壁上的一片大绿洲,而且也让这里的人民过上了富裕日子。早在2007年,锡铁山镇的人均GDP就达到了10万元人民币。
李文渊说:“柴达木盆地四周高山环绕,盆地内以超旱生及旱生灌木和半灌木为主,四周山前平原则是广阔的寸草不生的戈壁带。我们发现的新矿产地,就主要集中在高山和山前。在这种不毛之地开矿、再利用开矿形成的收益植树,其实是改造恶劣环境最有效的办法。”
事实验证了他们所说。无论是在柴达木盆地里还是周缘,凡是有人类工业化活动的地方,就会有大规模的绿洲和成片的高大乔木。
但青海毕竟还有大面积的高原草场。这些地区生态脆弱,恢复治理难度大。为确保矿产勘查活动对高原草场的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青海省政府分别从技术、政策上,制定了切实措施:
技术层面,在编制有关地质工作总体方案时,就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的因素。凡属自然保护区的,除安排有关基础地质调查、水工环和有关科研项目外,不安排矿产勘查项目;要求各勘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绿色勘查理念,槽探工程不仅要认真编录,工程完成后还要及时回填;组织勘探技术研究所研发专门的取样浅钻钻机,先进行试验然后形成规范,待成熟后在青藏高原推广应用,全部代替槽探工程,以使勘查活动对高原草场的破坏最小化。
政策层面,2003 年,青海省确立生态立省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就是在将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重建。在进行全省矿产勘查规划中,就根据不同的保护级别分别划定禁止勘查区、限制勘查区、允许勘查区和重点勘查区。其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为禁止勘查区,即使矿产勘查前景再好也不设立任何矿产勘查项目。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根据矿产勘查工作逐年加大的现实,进一步明确提出:对当地政府支持、群众理解,不在保护区的矿产勘查项目,可正常有序地开展;对当地政府不同意、群众反对,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矿产勘查项目,必须立即叫停。
根据青海省委、省政府的这些政策,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所有地质勘查项目进行再次梳理,决定对省财政出资的9个项目和国家出资的1个项目暂缓执行,同时撤销了1个项目;在地震后,将玉树矿产勘查项目全部叫停,直到2013年才逐步放开。
更可喜的是,在青海进行矿产勘查的地勘单位,为了将对环境的扰动降至最低,纷纷选择了主动加压:在项目部署、设计、实施时,同时部署、设计、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和措施;在项目批准后,主动到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汇报备案,递交开工申请,和项目区村委和牧民群众共同商量如何有效保护生态的措施,并逐月向主管部门报告生产进度、主要进展、存在的问题;项目组槽探施工后及时做好回填和植被恢复工作,利用牧民废弃的庄廓地修建专门的旱厕,生活垃圾焚烧后掩埋。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李文渊自信地说:“秉承绿色勘查理念组织实施的青藏专项,一定会让青海出现鱼和熊掌兼得的双赢局面。”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