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成矿产资源“聚宝盆”
2014年06月19日 9:22 9676次浏览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分类: 铅锌资讯
聚宝盆助力幸福路
“这些地质找矿成果的诞生,为青海人民手捧聚宝盆、走上幸福路提供了基础支撑。”谈到找矿成果在青海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西安地调中心主任李文渊兴奋地向记者摆出一组数据:
地质大调查刚实施的1999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仅238亿元,人均GDP仅4662元。随着地质大调查成果的转化,到2007年,这组数据已分别上升到783亿元和1.42万元,均相当于1999年的3.3倍。
2008年青藏专项实施后,越来越多的地质找矿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青海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2013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达2101.05亿元,人均GDP3.66万元。
“青藏专项实施5年,青海的经济总量翻了一番还多。”李文渊说,“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青海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引擎。”
青海怎么会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引擎呢?李文渊认为,有这样几条重要理由: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海地处内陆,自然条件恶劣,工业基础弱、配套性差,畜牧业一直是经济支柱。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为青海以矿致富创造了条件。2008年,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对支援青海等藏区工作作出全面重大部署,从国家层面提出加快青海等藏区发展的重大任务。为改变青海人“守着聚宝,盆过着穷日子”的窘境,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政府通力合作,积极组织设立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
2008年~2012年,青海省共安排各类地勘项目2147项次,投入资金87.3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2.81亿元,主要用于开展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地方财政资金投入22.72亿元,主要用于矿产调查和预普查工作;社会资金投入41.85亿元,主要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多元投入、合理分工、有效衔接的投入机制,有效推进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
从基础做起,打通找矿突破的瓶颈。通过加强基础地质工作,5年内使青海的1∶20—25万区域地质调查、区域重力测量、区域航空磁测、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覆盖率分别提高了10.9%、48.1%、36.5%、20%;1∶5万地质矿产调查,覆盖率由2007年的7%提高到了21.5%。同时,还新完成了大量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高精度磁法测量、遥感地质解译等工作,发现了一大批物、化、磁异常和找矿线索,圈定了一批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
科学部署。西安地调中心在全面研究基础地质调查成果和最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带—面—点”有机衔接的部署模式:带上,以祁连、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昆仑和三江北段四个成矿带和柴达木盆地成矿区为主攻地区;面上,在“四带一区”内,优选找矿潜力大、近期有望实现重大找矿突破的景忍—野马泉、钠日贡玛—下拉秀等9个重点勘查规划区作为首批找矿突破地区;点上,从9个重点勘查规划区内优选出肯德可克—开木棋河、卡而却卡—乌兰拜兴、大场—错尼金、钠日贡玛—东莫扎抓等31个重点勘查区及大场、卡而却卡等9个勘查基地进行整装勘查。
“在具体组织实施中,青海省充分发挥地勘单位主力军作用,出台多项支持政策鼓励地勘单位通过找矿发展;引进大企业、实施大兵团作战;各级政府积极为找矿突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措施,都在新引擎的打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文渊说。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