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属贸易商融资锌背后的故事
2014年06月03日 14:53 7099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 分类: 铅锌资讯
深陷大宗商品价格操纵丑闻的国际大型投行,如今又新增一项操纵锌价的指控。
近日,美国一家电镀锌企业将高盛和摩根大通告上法庭,指控这两家投行利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金属现货交割规则漏洞,使用各种手段人为压低锌的现货交割量,导致锌现货交易价格从2010年起多次因出库交割时间过长而离奇大涨,令下游用锌企业蒙受额外的开支。
被指控的机构还包括LME、嘉能可旗下的Pacorini Metals美国分公司,高盛旗下的金属仓库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下称MITS)等。这家电镀锌企业认为,LME与这些金属仓储运营商一直偷偷配合上述两家投行操纵锌价进行套利。
“若这项指控属实,投行又将面临巨额罚款。”上海一位投资银行人士直言。
上周,巴克莱银行成为首家因操纵伦敦黄金定盘价而遭遇处罚的投行——由于这家银行一名交易员在过去数年企图操纵黄金定盘价降低银行自营交易损失,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对巴克莱银行处以2600万英镑(约合4400万美元)的罚款。
不过,企业要搜集到投行操纵锌价的决定性证据绝非易事。
上述投资银行人士透露,高盛、摩根大通之所以能囤积大量锌现货库存左右锌价波动,背后存在大量融资锌业务的支持。正是近年融资锌业务的迅猛发展,将LME、贸易商与投资银行的利益迅速捆绑在一起。
异常库存转移制造供应紧张
上述电镀锌企业将高盛和摩根大通告上法庭,主要是受到高盛被指控涉嫌操纵铝价一事的“激励”。
去年以来,多家美国公司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高盛旗下的金属仓储运营商MITS每天将大量铝现货在自有仓库之间反复转移,人为地造成铝现货供应紧张状况,导致多数企业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从LME仓库拿到铝现货,由此引发铝现货交易的溢价幅度不断上涨,过去3年美国消费者在购买各类含铝商品时,不得不额外多付约50亿美元。
MITS却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仅2010年这家企业营收就超过5.4亿美元,收入来源主要是铝交货时间延长所增加的仓储费用,还有铝现货交易的溢价收益。
“这家电镀锌企业认为,高盛、摩根大通对锌价的操纵方式,与铝价操纵如出一辙。”上述投行人士解释说。不过,多数用锌企业认为,他们蒙受的额外损失不亚于用铝企业。为了能早日拿到锌现货,这些企业必须支付10美分/镑的现货锌溢价,但在2010年以前,溢价幅度仅有4美分/镑。
但是,投资银行操纵锌价的手法相当隐蔽,除了利用不同仓库转移锌库存而创造供应紧张的假象,投行还会通过关联企业租用一艘货轮用于专门隐藏大量锌库存。
随着欧美金融监管部门开始关注这些异常的库存转移举动,投行又开始与嘉能可等国际商品交易巨头合作,将大量锌库存以大宗商品租赁的名义,转到他们的仓库中。
记者了解到,嘉能可之所以被列为被告,是因为它旗下的Pacorini Metals美国分公司在位于新奥尔良的仓库存放着80%的锌库存。
与此同时,高盛、摩根大通之所以能利用金属现货交割规则漏洞操纵锌价,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同样难辞其咎。
所谓的金属现货交割规则漏洞,一是LME要求各个金属交割仓库每天需完成约定的金属转移数量,却对投行将大量金属现货在自家不同仓库来回搬运的行为不闻不问;二是LME还专门设定每日最低金属交付数量,有助于投行人为压低锌现货交割量而赚取现货交易溢价收益。
在港交所收购LME之前,国际投行是LME的最主要股东,其中摩根大通曾是LME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10.9%,高盛也曾持股9.5%。
正是这层股东关系,不少企业认为LME可能与高盛、摩根大通相互配合,迟迟没有弥补金属现货交割规则漏洞,令投行有机可乘,操纵铝、锌等大宗商品价格获利。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高盛、摩根大通与LME打算积极抗辩。
LME的抗辩理由是,其原打算今年4月份启动全新的金属仓储交易规则,比如要求排队出库时间超过50天的仓储公司必须采取措施,令每天出货量大于进货量,以此表明自身加强监管的决心。但这项新规由于面临公平合法性的质疑而暂时遭到搁浅。
投资银行则认为,上述电镀锌企业的指控缺乏依据。投行之所以囤积大量锌现货而没有尽快交割,是因为不少锌库存已经被“金融化”,成为融资锌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