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房三种奢侈品:熏炉臂搁古琴
2014年05月29日 11:29 10383次浏览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分类: 文学杂谈
清乾隆 掐丝珐琅甪端香熏,成交价403.2万元
明晚期 张希黄制“竹留青野渡横舟图”臂搁,成交价165万元。
明晚期 张希黄制“竹留青野渡横舟图”臂搁,成交价165万元。
中国的古代文房用具,在历经唐宋元明之后,至清代便达到了鼎盛时期。除被誉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外,古代匠师更潜心研创了一些辅助工具。其设计之精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臂搁、帖架、书灯、熏炉、古琴、拜帖匣、铜镜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文玩”。随着“文玩”升值空间的日益高涨,一大批的收藏大军试图涌入市场共享这块美味的“蛋糕”。本文重点介绍熏炉、臂搁与古琴三种“文玩”中的奢侈品。
熏炉:工艺精湛存世稀少品位极高者最具价值
熏炉,熏香之器,又名“香熏”。整体分为:炉身、底座和炉盖,炉盖上镂空雕刻纹饰,焚香时香烟从镂空的孔中缕缕飘出,是熏炉中最精彩的部分。
熏炉是从西汉中期开始铸造的,其中青铜博山炉和鸭子香熏较为出名。自明清时期又大量出现了狮子熏炉、八卦熏炉等。古时“烹茶、熏香、挂画、插花”被誉为“文人四艺”。熏香用处有三:一是书房用。古代豪门子弟读书、写文章前,必焚香。以净化室内空气,提神醒脑。二是熏衣之用。古时没有香水,所以入朝觐见或拜见尊贵的亲朋好友,须将冠服熏香,才不失礼节。三是供祀祖先之用。
目前,虽然民间留存下来的古代熏炉数量较多,品种也较为丰富,但通常是鱼目混珠,优劣掺杂。那么什么样的熏炉才具有收藏价值呢?马未都在《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之第七讲里说道,艺术高超、工艺精湛,存世稀少,品位极高,足以代表某一时期最高艺术和工艺水准的上品和绝品堪称珍稀品,尤为值得收藏。在2010年北京保利5周年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掐丝珐琅甪端香熏拍出403.2万元的高价,震撼全场。本品工艺精湛、釉彩妍美之外,最为可圈可点之处则是楷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款。
臂搁:有情趣有经济实力者才会使用、收藏
臂搁是古代文人用来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除了能够防止墨迹沾在衣袖上外,垫着臂搁书写的时候,也会使腕部感到非常舒服,抄写小字体时尤甚。因此,臂搁也称腕枕。
古代,不是每一位文人都备有臂搁,只有那些有情趣的、有经济能力的人才会使用、收藏它,臂搁在文房用品中属于锦上添花的东西,所以说臂搁是书房的奢侈品。
宋人林洪在《文房图赞》一书中给臂搁起了一个有姓有名的称呼“竺可冯”:“竺秘阁字可冯,号无弦居士。”“冯”是“凭”的古字,“凭”意为依着、靠着。此竹可凭,清楚地点出了此物的用途和功能。传世实物中,最早的臂搁是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宋代官窑烧制的天青釉臂搁,形如半剖的竹段,虽是一件瓷器,却以竹段的形象面世。
臂搁的材质多种多样,有竹子、黄杨木、紫檀、紫砂、红木、象牙等材料,其中以竹子的最为常见。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云:“臂搁,有以长样古玉为之者,甚多,而雕花紫檀者,亦常有之,近有以玉为臂搁,上碾螭文、卧蚕、梅花等样,长六、七寸者;有以竹雕花巧人物为之者,亦佳。而倭人黑漆臂搁如圭,圆首方下,阔二寸余,肚稍虚起,恐惹字墨,长七寸,上描金泥花样,其质轻如纸,此为臂搁上品。”由于常置案头,臂搁身兼饰物之能,外表极其重要。它不仅讲究材质,雕镂工艺也求精湛,是值得收藏的珍玩。
臂搁的出现与古人的书写用具和书写方式有密切关系。古代文人写字都是从右向左写,为防止手上或衣袖沾墨,就产生了枕臂之具——臂搁。在夏日里书写时,将竹制臂搁枕于臂下,既可防臂上汗水洇纸,又能借助竹子性凉的特性祛暑,因而也有人称竹臂搁为“竹夫人”。
在2005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清末牙雕《岁寒三友》臂搁,成交价达到了44.52万元。此外,根据目前的拍卖记录,中国嘉德2006年拍卖的明晚期张希黄制“竹留青野渡横舟图”臂搁,以165万元成交,是目前市场成交价格最高的一件臂搁精品。纵观拍场,但凡由历代名家雕刻的臂搁,总是价超同辈,这也成了评判竹雕臂搁价值的一大标准。
古琴:唐宋元三代老琴收藏价值最高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20世纪初,为与西方乐器相区别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近些年的古琴拍卖市场,完全可以用风风火火来描述。2010年,一件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帝御铭的“松石间意”琴,以1.37亿元的天价成交,中国古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11年,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在中国嘉德春拍会上以1.15亿元成交,而在此前的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中,该琴拍出891万元,8年间增长了近12倍,成为目前第二件过亿的古琴。
为何古琴可以屡屡拍出这么高的价格?这与古琴的材质、式样、断纹、年代、工艺是分不开的。
一般而言,断定一张琴的优劣,主要是音色。而音色又与材质息息相关。制作古琴最好的老料大多取自庙宇老屋或败棺的桐木、梓木。这样的木头历经百年,已经没有水分了,干燥清爽,坚硬如石,用手敲打,音色纯净清亮。
古琴的式样有仲尼式、神农式、伏羲式、蕉叶式、落霞式等等。诗梦齐旧藏的“九霄环佩”,汪孟舒旧藏的“春雷”、“枯木龙吟”,上海吴金祥旧藏的“九霄环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春雷”(原张大千藏),查阜西旧藏的神农式“一池波”古琴等皆是世上不可复得的好琴。
老琴收藏,以年代划分,收藏价值也各不相同。唐宋元三代的老琴,收藏价值最高,其价格也是动辄数百上千万元。其次是明代琴,最后是清代至民国琴。
古琴制作是制琴工艺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琴三尺六寸五分的身长意味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十三个琴徽代表一年里包括闰月在内的十三个月。这种在形制上暗合日月行转规律的自然之物,被琴人视为信仰的象征。因而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琴被认为是可以载道的“道器”,而非单纯的“乐器”。如果一张琴能得名家题字作画,其收藏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本版文章根据《古典工艺家具》)
责任编辑:三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