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晶硅龙头企业疯狂扩产

价格上涨成诱因

2014年04月15日 13:52 474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今年,随着全球光伏装机市场的繁荣,对光伏组件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大幅上升。光伏行业上游产品多晶硅的价格,从去年的17美元/公斤上涨到22美元/公斤,整个行业在上半年迎来了一波扩产和开工潮。
  如国内多晶硅龙头企业保利协鑫(03800.HK)、大全新能源(NYSE:DQ)等纷纷宣布今年的扩产计划,海外公司如德国Wacker瓦克也有同样打算。
  根据Solarbuzz报告预测,2014年太阳能和半导体级多晶硅需求预计将大幅上涨至28万吨。而一位业内分析师计算,以此需求和全球总供给计算,今年全球多晶硅供给和需求比将达到1.4,即供给比需求多40%,而2013年这一供给需求比为3。“虽然相对于2013年产能过剩的情况来看已经大为改善,但仍然需要警惕新一轮产能过剩。”该分析师表示。
  对这种现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也发出警告称,目前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的多晶硅低水平盲目扩张已经开始,应该引起业界高度重视。
  今年国内产能将达15万吨
  今年的这一波多晶硅扩产潮可谓来势汹涌,几乎国内所有多晶硅龙头企业都已经宣布了自己的扩产计划。
  保利协鑫旗下的中能硅业2014年改良西门子法项目和量产中的万吨硅烷流化床项目将达成至少7万吨年产能;新疆特变电工(600089)现有的1.2万吨的年产能将达到满产状态;与此同时,德国瓦克将与特变电工一起在新疆投资一个年产能在3.6万吨的新项目;大全新能源产能将从原有的6200吨扩产至今年的1.2万吨,其2015年还将扩产1.3万吨,达到总产能2.5万吨;内蒙古神舟硅业则将扩产至3000-4000吨。
  仅按照上述数据粗略估计,2014年国内多晶硅产能就将达到15万吨。而仅仅就在过去的2013年,为了抑制多晶硅的产能过剩情况,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工信部还出台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淘汰了一部分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的多晶硅企业。
  赵家生表示,在内蒙古、新疆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目前仍然不断有宣布年产万吨甚至5万吨级的新项目规划。根据一位业内权威人士透露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信息,内蒙古峰威硅业将在2015年3月前,扩产至5万吨产能,而目前其原有产能为6000吨左右。而另一方面,虽然中国去年对从欧洲和美国进口的多晶硅产品进行了双反,但进口多晶硅的数量仍然在增加。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多晶硅进口量约为8万吨,仍然保持高位,占据国内需求市场的比例连续几年保持在50%左右。2014年,德国瓦克和OCI等大厂都有扩产计划,韩华、三星[微博]等也将有万吨级产能实现量产,日本德山在马来西亚的二期1.4万吨产能预计在未来一年内投产,其产品投放的主要地区都在中国。
  技术流派之争上演
  赵家生认为,如果中国多晶硅企业不顾市场需求竞相扩产,加之海外多晶硅的大量涌入,国内多晶硅供需平衡的势头将很快被打破,光伏行业有可能会重新回到2012年的寒冬中。而供求平衡的打破,也意味着多晶硅的价格可能会重新回落到去年的低谷时期。
  对此,保利协鑫副总经理吕锦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晶硅的价格在去年达到了历史最低点,全年平均只有17美元/千克,从第四季度开始上升,目前已经突破了20美元/公斤,而今年多晶硅价格是否会波动,还看四季度新技术硅烷流化床的量产情况。
  更为严峻的是,“目前国内企业几乎还在全部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工艺,而在海外,硅烷流化床工艺已经脱颖而出。” 赵家生向记者表示。
  据吕锦标介绍,硅烷流化床工艺的好处在于:第一可以大大节省能耗,硅烷流化床全程耗电在25度以下,是现有最好的改良西门子法的35%左右;第二,降低成本,第二代第三代硅烷流化床技术量产后,能将多晶硅全成本降到10美元/千克以下,是现在最好的改良西门子法的一半。
  他还告诉记者,今年保利协鑫将有万吨级的硅烷流化床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目前还不能估计产量能有多少,但是保利协鑫已经计划在3年内逐步全部淘汰目前拥有的改良西门子法项目。
  另据了解,硅烷流化床技术也在中国其他企业身上进行试验。美国REC和陕西天宏就在不久前刚签定了1.8万吨常能的建设协议,预计将在2016或2017年投产。在此之前,REC美国已经有1.8吨硅烷流化床正在运行,是除了保利协鑫的1000吨试验项目外,全世界仅有的量产生产线。
  赵家生表示,鉴于新的技术革命已经到来,以改良西门子法为核心的多晶硅产业不能在技术转型时期再陷入盲目重复建设,避免项目建成后就因为缺乏竞争力而停产。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