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收藏品筷意人生

2014年02月25日 16:21 871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文学杂谈

筷子收藏 “筷”意人生

  说起中国人使用的筷子,恐怕世界上没有哪样餐具能与它相提并论。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在现代人眼中可能只是吃饭夹菜的工具,然而就是这小小的一双筷子,却有着许多民俗文化故事。宋代女诗人朱淑贞在《咏箸》中这样赞美筷子: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女诗人将筷子比喻成为娘子,俏皮地将筷子的使用方法进行了阐述,这首诗读起来十分有滋有味。
  现如今,筷子收藏已经属于偏门,藏家不多,但在历史上,从皇亲国戚到平民百姓,都对筷子收藏情有独钟。历来为收藏家所喜爱的筷子是我国先辈的发明物,也为全世界收藏家的藏品之库增添了几分魅力。王少柱给记者讲了这样一则小故事: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访华时,在我国政府举行的国宴上使用了中国餐具筷子。宴会一结束,一位加拿大记者便飞快地把尼克松刚放下的筷子揣入怀里。后来,有位美国筷子收藏家出价2000美元购得了这双筷子。
  筷子的种类繁多,依花色论,有人物山水、龙凤、花鸟等之别。按原料区别,有象牙筷子、竹筷子、玻璃筷子、塑料筷子等。其中,在竹制筷子中,有白竹和天竹之分,在木制筷子中又有黑白木、乌木、冬青木、红木、黄杨木和楠木之分。从形状上分,筷子有圆、棱、粗、细、扁及先细后粗、一劈两根等形状。另有涂漆、涂金、雕刻、烫花等图纹装饰,各种筷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色筷在王少柱的藏品中都可以一一找到。他说:“中国人在筷子上投入了太多的感情,工艺相当精湛。尤其是明清两代,筷子生产集历代之大成。”
  在我国,筷子有几大名产地。比如广西桂林,当地的烙画筷非常出名,烙以风景名胜,栩栩如生,白绿相间,清丽大方。再比如福建,那里的漆筷或贴金绘彩,或红黑相配,落落大方。广东的乌木筷色泽漆黑,经久耐用。此外,北京的象牙筷、杭州的天竺筷、武汉黄鹤楼的贴花筷、河南南阳中岳庙的楠木筷、江西彩漆烫花筷、四川武侯寺的狮子头竹筷、成都望江楼的烙花筷、四川沪州江安的楠木筷等,皆为筷中之上品,值得收藏家把玩研究学习。
  扩展阅读:
  著名画家黄永玉向国博捐赠画作《春江花月夜》
  太平有象与中国梦
  马年说“马”——马元素藏品精品赏析
  商代晚期人面四方鼎上的黄帝面容探秘
  清乾隆御制翡翠雕辟邪水丞赏析
  马年新春·北京大兴举办俄罗斯油画展
  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马踏飞燕”赏析
  南京博物院举办马类文物精品展

责任编辑:程俊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