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稀土整合方案尚在研究 暂未确定方式
2014年01月29日 14:58 8622次浏览 来源: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分类: 稀土
一位接近四川省经信委的知情人士表示,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四川境内稀土整合的问题,但究竟是以本地企业整合为主还是借助其他稀土集团尚无定论。
稀土大集团整合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1月8日工信部联合企业召开了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专题会议,但大集团组建并无四川稀土企业入围,四川稀土整合将成为多家企业的角逐战场。
四川当地唯一稀土上市企业盛和资源证券部人士也曾表示,四川暂未出台政府层面稀土整合方案,公司层面暂时也没有新方案。
据公开信息显示,四川境内轻稀土稀土储量仅次于内蒙包头,位居全国第二。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宣布重点支持的组建稀土大集团企业包括包钢集团、中国五矿、中铝公司、广东稀土、赣州稀土和厦门钨业6家,此前一直传闻的江铜集团并未入围。
江铜集团投资的四川江铜稀土以及盛和资源旗下的乐山盛和稀土是四川境内最大的两家稀土企业,“四川省内稀土整合将非常复杂,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位行业内专家表示。
四川地方政府对当地稀土整合已有初步计划,四川经信委去年8月发布了《四川省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2013年度工作计划》显示,要推动由四川江铜稀土、四川矿业投资、四川汉鑫、冕宁矿业、乐山盛和、乐山锐丰采选和冶炼分离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攀西轻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高端应用产品。
而据相关媒体报道,包钢稀土总经理张忠称组建北方稀土集团将分三步走,第一步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区域整合,第二步完成对四川、甘肃、山东等区域的轻稀土整合,第三步则整合国内外的重稀土资源。
事实上包钢稀土第一步整合就不是很顺利,原定整合地方12家企业,由于多种原因最后只签署了9家,要想再完成对四川、甘肃、山东等地的轻稀土整合将会更加困难。再加上四川经信委去年提出组建攀西轻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钢稀土要想涉足四川难度可想而知。
包括瑞银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均对2014年的稀土市场持看好的态度,认为“1+5”稀土集团格局的确立,将加快稀土行业的整合进程。另外,随着春节后下游需求的逐步恢复,以及稀土打黑效果的逐步显现,稀土价格有望重新企稳回升。
四川省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2013年度工作计划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四川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和《加快七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实施方案(2013年)》,特制定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2013年度工作计划。
一、年度目标
到2013年,全省钒制品产能4万吨、钛白粉产能60万吨、钛锭和钛材产能1万吨,钒钛钢铁总量达到2300万吨,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540 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00亿元,增长20%以上,产品产销率达到96%以上。吨钢综合能耗达到 680kgce/t。吨钢耗新水降到4吨以下,水重复利用率85%以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75%。稀土产业实现销售产值60亿元,增长20%以上,产品产销率达到96%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加快发展10项重点产品。加快发展钒电池、航空航天级钒铝合金、航空航天和燃汽轮机用钛合金、氯化法钛白粉、钒钛高强度抗震钢筋、高档不锈钢、钒钛高速重载铁路用轨、爆炸金属复合板管、钒钛耐磨铸锻件、稀土高档应用等产品。
(二)研发和完善7项关键技术。研发和完善钒钛磁铁矿煤基直接还原、高钙镁钛精矿制备富钛料技术、高钛型高炉渣回收钛等金属技术、钒电池生产及产业化技术、高档钛合金及钛材、钒钛低微合金钢、高档稀土应用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等7项技术。
(三)培育壮大40户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培育攀钢集团、川威集团、龙蟒集团、达钢集团、德胜钢铁、钢城集团、西南不锈钢、华铁钒钛、太和铁矿、瑞康钛业、四川江铜稀土、乐山盛和稀土等40户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骨干企业,到2013年将攀钢集团培育成为销售收入超600亿,川威集团销售收入超400亿,达钢集团、钢城集团销售收入超200亿,德胜钢铁、西南不锈钢销售收入超100亿,四川江铜稀土销售收入超10亿的企业。
(四)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帮助和推动攀钢西昌钒钛、川威集团钒钛钢铁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成达产顺产。加快攀钢西昌钒钛钢铁2030冷轧工程、攀长钢灾后重建、富邦钒钛1000万件制动鼓、广汉天成40万吨不锈钢深加工、四川江铜稀土牦牛坪稀土矿综合开发利用、万凯丰储氢材料及电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西南铸业150万吨铸管铸件等项目力争开工。加强对民企、央企、港澳企入川和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等产业对接活动所签项目的督导。全面实施《芦山地震灾区产业恢复重建规划》,支持受灾冶金企业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实现转型升级。全年计划投资500亿元。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