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蓄电池循环“不经济” 行业回收体系亟待建立

2014年01月07日 9:58 419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在铅蓄电池之乡——浙江长兴县的天能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里,一只智能机械手不停地忙碌着,手臂电脑屏上显示的抓取重量为3.1吨,被抓取的废旧铅蓄电池正被填进回收炉里再生利用。
  车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块近10斤重的废旧铅酸蓄电池,经过多道工序,可产生6斤多再生铅、1斤多硫酸钠、0.6斤聚丙烯塑料。这种闭环加工不仅大大减少了污染,还为企业增加了效益。
  然而,这套代表国内外蓄电池资源再利用先进技术水平的装备,运行一年多来却一直“吃不饱”,15万吨的产能不能被充分释放。针对循环产业“不经济”的现状,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通过立法确保废旧铅蓄电池的回收再利用。
  回收率低 废旧电池再生产能不足
  据了解,天能集团年处理15万吨的废铅蓄电池项目于2012年投入试生产,总投资3.6亿元,在引进意大利全自动机械破碎、水力分选工艺的全湿法新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了纯氧助燃、精炼保锑、专利合金配制、废烟气处理等技术,使废旧铅蓄电池资源化再生利用达到最大化。
  与传统工艺相比,再生铅项目金属回收率提高10%,可达98%以上,每年多产铅1万吨,增效1.5亿元;降低能耗30%以上,节约增效约2835万元;残酸回收率达100%,塑料回收率达99%。废气可彻底治理,余热、废水可100%循环利用,彻底实现“零排放”。
  从“原料”市场看,电动自行车平均每1~1.5年就要更换一次电池。汽车使用的铅蓄电池,每2~3年也要更换。这为废旧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然而,天能的循环经济项目运行一年多来却尚未盈利,主要原因是产能不能充分利用。目前,废旧电池回收率低已成为行业规模、绿色化再生利用的瓶颈。
  政策缺失 产业发展亟待立法保障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由于我国废铅资源收集渠道散乱,大多数收购点为个体,回收过程废酸、废油等污染严重,并且大量废金属资源流向小型冶炼厂,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业内专家表示,在我国,规模化、规范化的企业节能环保投入很大,生产成本相对高,在废旧有色金属原料采购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生产经营困难,产能开工不足。整个行业呈现出“规模经济不出效益”、“环保科技不出效益”、“先进产能吃不饱”等不正常状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天能在全国有2万多个网点进行电池的“以旧换新”,但基本上在公司内部回收。行业内全国性的回收网络迟迟未建,铅蓄电池回收市场的约80%份额集中在个体户手中。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多次建议“通过立法手段保障废旧铅蓄电池产品的回收再利用。”
  据了解,此前我国已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都对铅蓄电池产品的回收做出了明确要求。其中,2008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对废铅酸电池等特定产品进行拆解或者再利用,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保障,“法律执行中存在监管不力等一系列问题,很难得到有效落实。”张天任告诉记者。
  为了规范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等相关部门自2011年起就对铅蓄电池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2012年5月,工信部发布《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大幅提升了行业的准入门槛。
  《准入条件》要求,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鼓励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利用销售渠道建立回收系统,并与有资质的再生铅企业合作,形成完整的铅蓄电池生产和回收体系。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天能一直致力于进行废旧电池回收,推动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完善立法的同时,张天任还建议,通过经济杠杆加大对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加大经济补贴,制定税收政策等,进一步规范再生铅行业有序发展,促进铅蓄电池行业规范运营。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