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色地勘局津巴布韦地勘项目小记
2013年12月26日 10:8 658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铅锌资讯
2013年9月,正是金秋时节、丰收在望。笔者接到消息,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属三队实施的“走出去”战略项目之一——津巴布韦地质勘查项目部将于近期奏凯,这支在非洲草原奋战了两年的地质勘查队伍将满载累累的硕果飞回祖国。
引子:全局首支境外队伍首次赴非
时光倒回两年前。2011年8月,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三队组建了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第一支境外地质勘查队伍,深入到非洲中部津巴布韦中部省鲁费由斯学校地区开展中央境外地质勘查风险资金项目。这支久经地勘沙场的队伍将开启非洲地勘市场的大门,同时面临着众多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次走出国门在最艰苦的非洲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第一次与非洲兄弟交往、第一次在非洲草原上树起钻井、第一次在国外找到矿床。
主题:在这里,最普通的需求也成了困难
来到非洲大陆,虽然早已做好了迎接困难的准备,但不期而至的问题却令项目部人员措手不及。
由于工期紧张,项目部来不及搭建自己的营房就投入到地质勘查的前期工作中,只能临时租用当地人弃用的茅草房作为工作人员的宿营地。非洲农村普遍都是搭建茅草房生活居住,住宿条件简陋,所租的“营房”已近于破败。“晚上躺进去,还能伴着星光入眠。”营地管理小付如是说。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项目部人员更是经历了饮水、健康、山路的考验。
在非洲,水土不服是家常便饭。由于大伙都是从事地质艰苦行业,身体素质好,大家自信地认为到哪里都能够快速适应当地环境。可是恰恰就在饮水的问题上出现状况,离项目部营地2公里有一口水井,从里面取水饮用后,两天内全体人员竟然都出现腹泄、腹痛症状,只能到离营地更远的另一口井去取水,虽然比开始取水的地方水质稍好,但水面上还是漂浮着一层油状物质,喝下去涩口难咽。不得己,项目部人员想尽办法到市场上买了个2000L的水桶进行过滤,才勉强能够饮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在项目正常推进的时候,项目部测量人员小邓突然出现发高烧、畏寒、浑身乏力等症状,大家终日担心的情况终于来了。小邓所出现的症状正是流行于非洲的疟疾,是蚊子和蜱虫叮咬所致,而且极易传染,严重时可夺人性命。一时间,项目部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大家开展了一次“营救”行动,到处打听能够治疗疟疾的医院,最后听说津巴布韦首都驻有中国医疗队,项目部立即派人将小邓带至中国医疗队进行医治,不久即告痊愈。
在经历这些特殊情形后,项目部人员初来时的满腔激情已经转化为对工作和生活的小心翼翼。大家起早贪黑,保证工作进度。面对要完成荒原似的7平方公里矿区的普查任务,地质工作人员早晨5点钟天还没亮便整装待发,他们准备好中午的食物,背负沉重的地质仪器,开车颠簸两个小时进入矿区开展野外作业,颠簸的路面屡次半路“截停”汽车,工作人员不得不步行前往,在工作时不时有蛇、蝎等危险性动物从他们身边经过,有时更遭遇一些凶猛动物,工作人员随时保持警惕。
复起:面临生命危险,果断处置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初,项目部完成了该矿区的地形测量、地质填图、剖面测量、槽探施工等工作,查明了该区域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情况。为进一步准确探求矿区的矿产储量,接下来便是实质性的钻探工作。正当钻机从国内运到矿区准备架井钻探之时,津巴布韦矿权政策突变,政府实行矿权本土化,将中国在津的地质勘查拒之门外。
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项目部是去是留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留下来,在如此混乱的局势下可能发生安全事故;而撤离则会使项目无果而终,无法兑现来时的承诺。经过项目部党支部大会讨论,决定先保证人员安全,将人员暂时转移到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所有设备撤出矿区。留下的3名党员将最后的地质勘查成果转移之后,与前期转移人员会合。
但项目部并未因此退出,而是积极与业主方和中国驻津使馆联系,同时与驻地酋长、村民沟通,为当地提供一些物资援助和药品,协调好与当地人员的关系。在使馆等多方交涉和项目部的努力下,该事件最终得到圆满解决,政府转变态度支持中国的勘查工作,项目部也与当地村民重修关系,探矿工作得以继续。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