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壳遇阻 赣州稀土舆情管理得零分
2013年12月13日 10:3 3946次浏览 来源: 证券时报 分类: 稀土
一起“借壳惨案”,失落者昌九生化连续跌停,得意者威华股份亦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舆论和市场,此前一直都将矛头指向昌九生化的“误导性陈述”与威华股份可能存在的内幕交易,而作为借壳主体、惨案的源头—赣州稀土集团,却一直独善其身,仿佛置身事外,承压的是其背后的政府部门,投资者的诉告信都直接指向了其实际控制人赣州国资委。
近日监管部门表态,昌九生化的信息披露没有问题,而威华股份的相关公告则称立案调查系因“有关方面”涉嫌内幕交易。这一“有关方面”尚不明确,有人将质疑大棒指向赣州稀土。而主导了整起惨案的赣州稀土,即便不涉内幕交易,在信息披露和舆论引导上,亦难辞其咎。
有观点认为,赣州稀土一朝未成功借壳上市,就一朝不在资本市场相应法规的限制范围之内。诚然,在正式进入资本市场之前,赣州稀土并没有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披露的义务;但赣州稀土欲进入这一遍地黄金的资本市场,欲分享其波澜壮阔的起起伏伏,首先就必须熟悉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自主地按照游戏规则办事,预先进入状态。此外,自昌九生化连跌至威华股份重组被喊停,此事已经发展成为社会事件并直接导致了赣州稀土借壳受阻。从这个角度上看,即将转正成为上市公司的赣州稀土在基于信息披露规则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舆情管理体系建设上,几乎是负分。
查阅此前的媒体报道可知,赣州稀土一向被称为资本市场的“绯闻王子”,自成立以来,其欲上市或借壳的传闻就一直不曾断过。与之传出过借壳绯闻的上市公司,已有不下数十家之多。虽然多数涉入的上市公司陆续都发布了相应的澄清公告,但在最终确定借壳威华股份之前,一直有所谓的“内部人士”、“消息人士”以各种方式向公共舆论透露赣州稀土欲借壳上市的消息,继续引导舆论的猜想。
此前媒体报道,都会提及赣州市政府相关部门推动赣州稀土上市的意愿;亦一直都有媒体从不同渠道获知“赣州稀土确实与几家公司接触过”、“不确定是以IPO还是借壳的形式上市”等信息。在昌九生化2012年12月28日发布的那份引发巨大争议的澄清公告中,赣州国资委对稀土资产注入问题的“还不具备整合上市的条件”的说法,更是千夫所指。投资者称其“含混不清”,有意误导。有网友对此生动评论道:贱人就是矫情。
在一定程度上,资本市场亦是个注意力市场,而稀土作为稀缺资源,一直都是炒作的热点,赣州稀土欲利用这一点吸引潜在投资者的关注,原亦无可厚非,但公司理应对投资者的关注与信任负责,对是否上市、是否借壳,何时借壳、借哪家公司的壳等,这些敏感信息,在确定之前,理应秘而不宣。但赣州稀土的做法是,在借壳还没有踪影的时候,即让消息漫天飞舞,并不时有意或无意地借政府部门的背书引导投资者的想象;同时,却对投资者明显过于疯狂的预期亦未进行有效管理。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分析师认为,在资本市场,透支投资者的关注与信任,却反过来伤害投资者的公司,终将被投资者抛弃,尤其是随着IPO重启及注册制时代的到来,上市公司必然面临更激烈的对投资者特别是对价值型投资者的争夺。一家有前科的公司,在这样一场争夺中,必将落于下风。
赣州稀土确定借壳对象之后,即已进入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限制范围,一旦查实涉嫌内幕交易的“有关方面”与其相关,那么其借壳上市的梦想可能即告破灭。近日,一向低调的证监会主席肖钢撰文强调,资本市场是一个资金场、信息场和名利场,因而必须是法治市场,“法治强则市场兴”。而资本市场法制中基本的一项,即信息披露规则。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