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电动车行业疾呼 期待国家政策扶持
2013年11月22日 14:7 7152次浏览 来源: 电动车时代网 分类: 稀土
2013年11月14日,有电池行业“达沃斯”之称的“2013中国(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江西宜春举行,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科研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和国内外有关企业共600多位嘉宾参加了会议,会议首日签约合作企业达15个,协议总投资135.5亿元。中国自行车协会会长马中超在论坛上表示,在新能源动力交通工具中锂电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但目前在电动自行车中锂电仅占5%。马中超认为,锂电自行车目前主要存在技术和价格两个层面的制约,市场也因此迟迟未能打开,并呼吁政府对每销售一辆锂电自行车给予300-400元的补贴。
电动自行车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具有“经济、便捷、节能、环保”四大消费特性,符合国际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近几年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产业规模也相应得到大幅提升。据国家统计局对316家规模以上电动自行车企业的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以来,电动自行车产量已达到1842万辆,主营业务收入509亿元,同比增长23.6%,这还不包括规模以下的企业,进一步放大之后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规模如此庞大的一个产业群,为何仍未能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
无论是电动自行车领域的新国标,还是将电动自行车纳入到国家新能源交通工具的补贴范畴,相关的呼吁在行业内从未停止过,然而至今仍然未能有所突破,这不能不让人对行业话语权的缺失感到“遗憾”。就目前来看,电动自行车行业话语权的缺失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对行业媒体的重视程度不够,制造商在公关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低质化”和“趋同化”;二是企业科研能力有限,核心技术创新不足。
提升媒体关注度 让企业声音发挥应有的作用
电动自行车的消费市场和产品特性比较平民化,行业竞争模式比较单一,因此对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关注度不高,这也使得制造商在公关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的“低质化”和“趋同化”现象比较普遍。制造商更加习惯于通过一些传统的形象代言和促销活动来推动产品销售,对行业层面的关注较低,集中度不高,难以形成合力。
据去年对电动车行业分别在财经媒体、门户网站和地方媒体三个方面的新闻表现和关注范围的统计显示,媒体行业的新闻报道主要集中在行业政策和负面信息方面,关于品牌企业的信息占比微乎其微。在三大财经媒体和13家地方媒体的新闻关注方面,品牌企业信息占比仅有5%,而负面信息的传播却分别高达80%和65%,即便是在四大门户网站的新闻表现方面品牌企业的信息占比也不过10%,负面信息的传播也高达60%。由此可见,在电动车行业与媒体的互动方面几乎是一个真空地带,品牌对信息传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比较低,更谈不上主动的引导和沟通,这也使得电动车行业的信息呈现出更多的“散发性”特点,信息的传播无法形成有效的影响力。
另外,对行业媒体关注度的缺失也使得企业对舆论的控制能力和水平一直得不到提升,平时在媒体上除了相关的产品信息之外,我们很少能了解到企业层面的声音。这种仅仅停留在产品促销层面的信息推广很难对行业整体的发展形成推动力,因此,树立形象,打造具有独立个性的品牌,进而提升行业整体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需要企业增强对行业媒体的关注和使用。更好、更多的发出企业自己的声音,包括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等,提升企业对公众舆论的掌控能力和经验,并最终提升行业整体的话语权,进而推动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及推行。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