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晶硅失控:暴利驱动产能超全球需求2倍

2009年10月30日 10:29 1240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产能是否真的过剩?
  如果按照规划产能的数字总体计算,整个多晶硅产能过剩确定无疑。
  按照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数据,多晶硅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这将远远超过全球需求的2倍。该行业警示,有三四十家的多晶硅项目都在开工建设,整个行业在近两三年内,存在一定的投资过剩、产能过剩的风险。
  另外,按照企业方面的计算数据,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03800.HK)执行总裁江游分析,目前国内多晶硅行业有20多家企业进入,如果预测明年全球光伏安装量为1200万千瓦计算,其所对应多晶硅供应量为7万-8万吨,这样的话,中国多晶硅总体规划产能会有部分的过剩。
  “不过我们不能仅仅算数字上的账,而是要看企业实际需要,和目前市面上的多晶硅厂家的实际情况。”上述尚德人士提醒道。
  “国内的多晶硅产能是否过剩确实不能从数字上理解。”赵玉文对早报记者表示,2008年国内多晶硅(6N以上)的产量只有4000多吨,满足下游市场1/4的需要,其余均需要进口。
  吕锦标对早报记者表示,目前他们企业已经开出的产能有18000吨,由于新的5000吨生产线是上半年陆续投产,投产后有三到六个月的产能提升阶段,预计今年实际产量在7500吨,现在每个月有上千吨的产量,仍然不能够满足客户的订单。
  据了解,在2008年,江苏中能已经与无锡尚德、常州天合等数个主要光伏企业签署了5-7年的“定量定价”长单,合同金额高达213亿美元,收到的订金就有27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如果将目前已经所知的多晶硅生产能力分类可以分为:企业的实际产量、生产能力、对外公布但一直未能建成的产能。
  比如,一直号称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江西赛维LDK,从其2007年6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就宣称建成1.5万吨多晶硅规模,不过直到现在尚未完成,反而被江苏中能这家行业后来者快速超过。
  赵玉文对早报记者表示,在建项目可能会因为规模成本等问题停产,计划产能也会因为市场供需关系而变化,这些都只是数字的体现,但未能达到现实的供应。他们预计今年国内多晶硅的实际产能只有1.4万吨,这实际还是供小于求的。从这个角度,产能过剩的说法不准确。
  接受早报记者采访的数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号称的明年10万吨产能规划,会随着资金情况、市场需求、成本问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会搁浅。
  行业洗牌时机到来
  今年国庆节前,国务院下发《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业内均预计,在年底之前,一项更为具体的、专门针对多晶硅行业的行业准入政策指导意见就将发布。
  赵玉文对早报记者表示,目前提出多晶硅的产能有过剩倾向,并不意味着国家对于这一新能源产业开始抑制,也不代表对其支持力度会减弱,反而会从行业健康发展的大局整体规划。
  “对于主要的产业领域,国内的情况哪个不是先产能过剩、一片混乱,然后才是政府出面调整?这实际是个矛盾的问题,政府早出手不行,晚出手了也不行。”上述不具名人士对早报记者表示。
  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倾向”后。9月21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向各省市有关部门下发了调查表,让各省市提供当地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现有及规划产量、产能、技术来源、能耗等数据。
  更早的时候,据早报记者了解,9月10日,工信部电信司在洛阳中硅召开了多晶硅及光伏产业合作发展会议,与会的企业包括赛维LDK、江苏中能、新光硅业、大全光伏等6家行业一线企业。
  据当时参会的吕锦标对早报记者表示,当时工信部问到他们一些生产规模到底多大才是规模经济时,有提到5000吨的,也有提到3000吨的,不过即使按照单线3000吨规模,那么目前整个多晶硅行业,几乎没有多少能够达标的。
  就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产能的20多家多晶硅生产企业,200-300吨的生产规模比比皆是,1500吨的单线就已经算很大规模了,不仅如此,即使即将出台的产业政策对于这些已经通过审批的项目不起作用,那么高昂的成本,也迫使其无法开动。
  据了解,产能在1000吨以下的单线生产线,多晶硅生产成本至少在80美元/公斤以上,另外其对于环境的污染也远比规模型循环利用的大项目更加严重。


  银行已收紧多晶硅贷款
  吕锦标预计,“即将出台的产业指导意见,估计主要是细化9月底国务院下发的《意见》,不过这其中的准入门槛我们现在可以有个大致的判断。”
  业内预计,首先在规模上,今后单线3000吨以下项目不再审批,提高了投资门槛,一个单线3000吨项目投资20亿元,没有实力的投资人自然无法进入;其次,关于新建多晶硅项目的能耗和技术的要求,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这意味着今后不再审批改良西门子法工艺生产太阳能多晶硅项目,今后只能新批其他如硅烷法之类能耗更低的新工艺。
  改良西门子法工艺,是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的主流生产技术。
  实际上,目前国家对于多晶硅的金融政策和进出口政策都已经悄然做出了调整。从9月1日开始,废多晶硅不再允许进口。这实际是打压小企业进入门槛。另外,在多晶硅被扣上“产能过剩倾向”的帽子后,银行也已经对其收紧了银根。

[1] [2] [3] [4]

责任编辑: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