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金属:突破应用瓶颈 向高端制造挺进
2013年10月24日 9:52 862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镁资讯
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需求不振的时期,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市场疲软,环保压力等诸多问题。而近年来,金属镁以其资源广泛、绿色环保的新功能脱颖而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方面快速成长。这种新的、用之不竭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得到业界的热议和重视。
10月17日~18日在辽宁省营口市举行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第十六届年会暨2013年全国镁行业大会以进一步提升我国镁合金加工水平,拓宽镁的应用领域,推动镁合金的规模化应用,实现镁工业强国为主题,参会专家与企业代表一道,共同探讨我国金属镁行业如何提升工艺水平,扩大应用和需求。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任旭东、副会长文献军、轻金属部主任杨云博以及营口市市长葛乐夫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任旭东指出:“当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国内经济仍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实体经济恢复性弱增长的交织阶段。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总体上呈现‘稳中有进,优化结构’的阶段性特征。我国镁行业在今年1~8月份,原镁产量53.25万吨,同比增长22.84%。出口各类镁产品共27.35万吨,同比增长9.09%。由此,我们既看到行业内各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内外兼修,应对市场挑战,生产经营形势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展;同时,又看到由于国内外市场有色金属价格仍在底部震荡,需求低迷,原镁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相当一部分企业减产甚至停产,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产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
任旭东赞扬道:“面对诸多困难,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家积极面向产业发展的未来,通过强化科技研发、引进专利成果,积极打造镁合金材料的产业链优势,在产业链延伸方面迈出坚定步伐,一批有代表性的创新型企业在镁合金坯料制备,镁合金板带、棒材、管材等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及市场推广取得长足进步。随着一批这样的企业发展壮大,将对推动我国金属镁产业从单一的初级原料生产、供应大国向镁金属合金材料生产供应强国的发展,促进镁工业优化升级,进入高端制造、终端应用领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来自全国的企业及科研院校机构的专家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多篇涉及镁加工研究和开发的论文在大会发表。
会议前,任旭东与营口市市委书记魏小鹏、市长葛乐夫举行了会谈。
攻坚克难
镁加工行业需要先行者
近10年来我国镁行业发展用日新月异来表述亦不为过,从10年前镁金属单一的资源出口,到目前镁加工产业链日益完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快速的提升。一位镁行业专家在会议间隙对记者说:“镁合金的研制和开发发展到现在的水平,这在十年前不可想象。从镁压铸到镁挤压、轧制技术的突破,镁已经到了真正应用的时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会长徐晋湘也高度评价我国镁加工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镁行业整体工艺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增长与提升,有些影响全行业的关键技术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或处于突破‘前夜’。”
在汽车领域,镁合金零部件应用取得新突破,山西闻喜银光集团的全球最轻量产锻镁轮毂在今年5月正式发布,并已形成年产30万只镁合金汽车轮毂的生产能力。江苏荣镁镁轮毂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超塑性整体模锻法镁合金汽车轮毂成型工艺技术”已正式生产乘用车通用系列16寸/17寸/18寸规格的镁合金汽车轮毂。该技术还获得国际镁协2013年度最佳工艺奖。北汽集团与北京工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今年在北京组建汽车轻量化联合研发中心,与山东华盛荣、瑞典锋万登正式签约,共同开发镁合金汽车零部件。
在镁合金加工方面,以镁及镁合金深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为基础,镁行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工艺创新,在镁合金产品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时候,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矢志不移地不断突破新的技术和工艺,是我国镁工业走向高端加工体系开拓的先行者。
辽宁营口银河镁业经过7年不断探索,已经实现镁合金宽幅轧制板材的量产,以1.5米的宽幅镁卷板成为世界镁宽幅轧制卷板的领先者。
山西闻喜银光镁业以铸造镁板实现批量生产,并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领域。
镁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前对记者说:“未来,将积极参与国家发改委承担的‘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课题研究任务,提出15~20年镁行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领域的若干重大科技项目备选方案。积极推动行业科技创新,促进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徐晋湘也提出,以新型冶炼工艺及配套设备和“两化融合”为突破点,实现镁产业和企业的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及现代化。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