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后产能要让市场“做大”
2013年09月25日 9:11 5859次浏览 来源: 中国网 分类: 节能减排
据媒体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16日公布今年来的第三批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名单。此次淘汰名单共涉及58个企业,14个行业,包括钢铁、焦炭、铁合金、电石、铜冶炼、铅冶炼、水泥、平板玻璃、酒精、味精等。
一年中连续公布3批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名单,并要求必须在今年年底前拆除到位,不可谓工作的力度不大。
但是,这样的方式,能否真正将产能过剩工作抓到实处、抓出成效来呢?要知道,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曾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方式,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过整治。尤其是2003年的宏观调控,更是直指钢铁、水泥、电解铝三大行业,并通过江苏“铁本事件”杀一儆百。
然而,10年过去了,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不仅没能得到解决,反而更为严重了,以至于有关方面推行的上大压小、上先进压落后政策,也变成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继续上项目、扩投资的工具。特别是广东湛江、广西防城港两大钢铁项目获批准,更是与压缩产能过剩工作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虽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并不排斥政府用有形之手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譬如淘汰落后产能,但前提必须是市场的无形之手难以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如果市场能够发挥作用,政府就要尽可能地减少干预。否则,这样的干预就会干扰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同时,引发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产能过剩问题的产生,以及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行政的过度干预。因为,凡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要么不投,要投就是投资数额巨大,产生的社会影响很大,对GDP的贡献率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绩拉动力也很大。所以,深得地方政府的重视与喜爱。也正因为如此,在利用行政手段压缩产能、下达压缩产能任务时,也常常会受到地方政府的百般阻止和极力阻拦,使压缩产能过剩的目标任务难以实现。不然,也不会出现越压产能越大、越压产能越过剩的现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利用行政手段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可能就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了。即便矛盾能够得到暂时缓解,很快地也会反弹,甚至更为严重。2003年以来钢铁、水泥行业的问题,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反,那些不受地方政府抬举、不被地方政府看重的行业,却在市场的调节作用下,基本没有出现产能过剩矛盾。即便在某一阶段出现产能过剩问题,也会在市场的调节作用下,优胜劣汰,自我平衡。
这也进一步说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决不能再信赖行政手段,而必须按照市场机制,由市场调节发挥作用,由市场来决定哪些应该继续留在市场,哪些应当退出市场。
对政府来说,所要做的就是按照市场规律,制定规则,利用财税、金融、环保、节能降耗等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对企业予以引导。如控制向落后产能行业贷款、对污染排放予以高强调控制、对资源消耗制定更高门槛、对落后产能课以高税负等。
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凡是利用行政手段进行的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企业、拆除企业等,政府付出的代价也是最大的,产生的不稳定因素也是最多的。因为,无论对企业和员工来说,都是你要我关,而不是我要关,自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反之,如果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通过竞争和经济手段的作用,自然淘汰,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产生这些方面的矛盾。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还是要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用代表市场趋向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多让优胜劣汰说了算。一旦这样的机制形成了,那些没有效益、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自然会被淘汰,且可以让企业和投资者进一步增强科学决策的自觉性,在今后的投资决策中,不仅关注眼前利益,也关注长远利益,不仅看一时之得,也看长远之失,从而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决策,对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等进行全面攻关,而不是总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
一旦企业的市场意识增强了,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增强了,地方政府要想再为了自身利益对企业进行干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了。最终,迫使地方政府也转变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