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诟病难掩 产能过剩严重
2013年08月20日 9:31 7620次浏览 来源: 新产业 分类: 稀土
商务部7 月1 日公布的2 0 1 3 年第二批稀土出口配额显示,轻稀土、中重稀土配额分别为13821吨和1 6 7 9吨。加上第一批公布的1 5 5 0 1吨配额,今年稀土出口配额为3 1 0 0 1吨,与去年的3 0 9 9 6吨基本持平。但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信息中心日前公布的数据,2 0 1 2年我国稀土矿石、金属和稀土混合物出口共计16265吨,同比下降3.5%,仅占全年出口配额的53%。
有业内人士预测,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及稀土价格回升等因素影响,今年出口配额可能仍用不完,处于过剩状态。
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在接受采访时分析,稀土供需失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内稀土应用不足,分别表现在绝对用量较小和核心技术落后,而国家又希望引导稀土应用领域快速发展;二是国外稀土供应增加、国内走私导致稀土价格处于低位,进而强化了国内稀土企业的销售意愿而导致出口配额使用率较低。
“国外企业一般有一定的稀土储备量,他们可以先用库存,然后坐等价格变化。这是国外资本的一种策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占恒认为,一些国家试图通过暂时使用库存,减少采购量的策略来压低中国稀土价格。
下游需求不振
近一年多来,由于受到国际经济仍未走出困境,国内GDP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稀土行业进入了需求不振的低迷期。冶炼分离企业停产或减产、稀土材料生产厂开工不足、稀土矿产品及稀土原料价格低位运行和工厂经营困难等已经成为常态。
7月2日,业绩与股价齐走低的包钢稀土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的稀选厂将停产半年。在稀选厂停产后,公司冶炼分离及功能材料等中下游产业可使用公司近年来储备的稀土精矿正常生产。
这是包钢稀土的稀选厂今年来首次停产,但是在从去年的情况来看,由于行业的低迷,包钢稀土曾三次发布停产保价公告。其他行业内龙头企业五矿稀土、中铝和厦门钨业也紧跟着停产。在全行业停产保价一个月后,部分稀土现货行情虽然出现普涨,但短暂上涨后,价格又下跌。最终,2012年稀土全年均价同比下跌约40%。
前述稀土贸易商表示,自二季度开始,全国大部分中小稀土企业就开始陆续停产或半停产,其主要原因是稀土市场价格连续下滑,稀土企业大面积亏损。
4月19日,包钢稀土发布的一季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96亿元,同比下降35.39%;净利润为2.45亿元,同比下降79.67%。广晟有色、五矿稀土等稀土巨头先后披露的第一季度财报也很不理想。
7月11日,厦门钨业发布上半年业绩公告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为7117.57万元,同比下降77.69%。其中,稀土产品今年上半年继续低迷,销售价格及销售量同比出现大幅下降,导致下属公司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因经营亏损及计提存货准备亏损1.09亿元。
中色股份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盈利在1391.36万元-3478.3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0%-80%。正海磁材也预计1-6月净利润1884万元-3769万元,同比降60%-80%。
加强稀土推广与应用,最大限度拓展稀土应用市场,才是稀土产业生存与发展的驱动力和根本出路。
涉及稀土材料分离业务的横店东磁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停产。去年全年稀土材料业务实现营收3128.6万元,同比下降68.9%。“稀土材料业务占比非常少,所以对公司整个业绩影响也很小。”
横店东磁董秘吴雪萍告诉记者,除了稀土材料,公司的主营业务永磁材料销售从去年一直到今年上半年,都有很好的表现。
“稀土材料在市场应用中是属于味精级别的需求,绝对需求量较小,而且应用市场也还没完全打开。”邱志成严肃说道,当务之急是要加强稀土推广与应用,最大限度拓展稀土应用市场,扩大应用量,这才是稀土产业生存与发展的驱动力和根本出路。
对于如何拓展稀土需求量,苑志斌建议:一是积极引进稀土应用技术;二是加强企业与研究院、学校之间的合作,强化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政府不妨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同时也积极鼓励中上游稀土企业实行纵向整合。
从供给方面来看,不但要打击稀土私挖盗采和走私,还要推进稀土大整合,为后续放开出口限制做准备。只有结合需求端和供给端两方面,才能消化稀土产能稀土矿场过剩的诟病。
[1] [2]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