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对钢铁行业产生影响分析

2013年08月16日 9:25 531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黑色金属


  今年以来,雾霾天气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大气污染与环境治理的高度关注和思考。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将通过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逐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并且7个省市已承诺在 2013年底前全面启动这项工作。实际上,在此次“碳交易”试点之前,很多省市已成立了自己的碳排放权交易所或能源环境交易所,但这些交易所大都处于“有场无市”的尴尬境地,且少有高耗能企业参与。根据已公布的方案,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成为第一批被强制纳入试点的行业。那么,“碳交易”对钢铁行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解决随之而来的问题?
  原材料行业碳减排压力大增
  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碳排放总量高,一方面是由我国能源结构所决定,另一方面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纵深推进加速了重化工行业的发展,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持续增长,致使碳排放量增加。
  工业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领域。虽然近年来钢铁等原材料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工作已有成效,但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现状决定了碳排放总量将持续上升。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12年底,国内钢铁实际综合产能约 9.76亿吨,按统计粗钢产量7.31亿吨,产能利用率74.9%,钢铁产能绝对值的增加增大了减排压力。
  7月3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中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投资将达2.3万亿元,可再生能源发展投资将达1.8万亿元,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30%,将对钢铁等8个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产能过剩的行业将面临更高的电价。从2015年起,中国将逐步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探索建立中国碳交易市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时的水平下降40%~45%,将非化石燃料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5%。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