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东川矿区居民的围城
2013年07月19日 9:50 8229次浏览 来源: 云南网 分类: 曝光台
进城后的不适
生活补助少,不适应城市,年老者身体不便且生活拮据……移民城市的日子并不好过。
喻兴才渴望的城市生活,对66岁的张美芝来说,并不美好。
2010年底,汤丹镇上桃园村的张美芝一家有幸成为东川第一批矿区移民。她和老伴带着孙女、孙子搬迁至东川城区的鑫龙源小区后,得到一套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的安置房。6年前,老人的儿子在一座铜矿打工时罹难;2年后,儿媳也死于一次车祸。此后,孙子、孙女就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7月11日下午,同从上桃园村搬来的骆科芝去拜访张美芝。她不识字,年纪大了记忆力也不好,敲错了2次门之后,才敲开了张家的门。门一开,她看到捡来的废品、垃圾塞满整个客厅,浓重的味道将来访者逼回了楼道。同样以捡废品为生,只是“现捡现卖”的骆科芝也捂起了鼻子。
张美芝老人见有人来访,连忙起身解释,堆积成山的纸板是别人看她可怜送的,本来早就要拿去卖,但几天前老伴捡废品时不慎摔伤小腿,才耽搁了。此时,她10岁的孙女还在废品堆上玩耍。
搬到鑫龙源小区后,虽然有生活补助,但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女和上初一的孙子都得花钱。家里没有积蓄,张美芝和老伴只好捡废品供两个孩子上学。在上桃园村时,虽
然日子也过得拮据,但她还能下地干活,有时还和骆科芝一起相约到矿上打零工。“进了城,生活不一样了。”
53岁的骆科芝在上桃园村则算得上“精明人”,能说会道,常能找到活干。帮人背建筑材料、栽树、挖洋葱、割谷子……一天能挣四五十块。但进城后的她也感到不适应。在鑫龙源小区,像她这样不识字,出门后找不到家的老年移民不止一个。
除了生活上的不习惯,农村风俗与城市生活的冲突也让他们为难。去年8月,周粉艳老人的老伴病逝。按照农村风俗,要将遗体摆放几天,等亲人朋友赶来见最后一面才能安葬。但鑫龙源小区的物管和小区其他住户不能容忍在小区操办丧事,怕沾染晦气。无奈之下,老人的子女只好找来一辆小货车,花660元把老人的遗体拉回上桃园村。可搬迁后房子都拆了,没有住的地方,他们只能在熟悉的土地上现搭窝棚,在那儿给逝者操办丧事。
移民搬迁至今两年多,已经有4个老人离世。他们也这样来回折腾了四次。“这里住着这么多老人,问题必须解决。”村民希望政府能在鑫龙源小区附近协调一小块能短时间停放老人遗体的地方,因为“再也折腾不起了”。
村民们抱怨最多的,还是生活补助。在“吃根葱都要钱”的城里,每人每月仅有350元生活补助,水电费就要花去近100元,剩余的钱要维持生活,还得照顾子女和孙辈,根本无暇兼顾,甚至由于搬迁产生家庭悲剧。王天海家的两个儿媳,都因户口不在上桃园村,而没有房子和生活费。为此,两个儿媳先后离开了王家,成为移民搬迁带来的家庭悲剧。
移民带来的各种问题,几乎每个村民都能说上一通。尽管已经过了两年多,村民们至今仍难以融入环境清幽、还有少量别墅的鑫龙源小区。年轻人出去打工,留守的妇女、老人和小孩整天没事,三五成群聚在楼下,或互叙家长里短,或长时间沉默,靠“大眼瞪小眼”打发光阴。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