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东川矿区居民的围城
2013年07月19日 9:50 8227次浏览 来源: 云南网 分类: 曝光台
脚下土地空空
被掏空后又被遗忘,失落的情绪笼罩着采空区、塌陷区的居民,焦虑和不安充斥着他们的生活。
37年。
56岁的喻兴才听到这个数字,第一反应先是惊讶,随即陷入绝望和失落。
喻兴才所在的汤丹镇坐落于珙王山脉中部,是东川最早开采铜矿的地方,也是辉煌一时的东川矿务局机关所在地,曾有“高山上的明珠”美誉。得名汤丹,也源于铜。在古代,当地冶炼的铜呈黑色,要用火燎、汤泼的办法还原铜色,故名汤丹。
2005年,喻兴才花5万余元买下当地供销社的11间低矮瓦房,在汤丹镇新塘村委会新塘村1号安家。他原来的家位于新塘村中间位置,距离公路没这么近。
出生在一个拥有2400年采矿史的地方,便利的交通是所有人都渴望的。“那时花5万多块钱搬到这里,还是划算的。”蜿蜒于崇山峻岭间的公路,不仅是运输铜矿的主干线,也是村子通往山外的大通道。
汤丹有过辉煌的采矿史。在当地老人口中,东川的采矿史能追溯到战国时代,但老人们真正能说清的,还是1949年以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时,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需要大量的铜,东川矿业面临大好机遇。
1950年8月,国家重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组织采矿、选矿、冶炼、公路等专家,对东川铜矿区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实地勘察,并编写了《东川铜矿初步设计书》。次年4月,中央财政部经济委员会批准实施该计划书,东川铜矿成为新中国“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之一。
1952年,国家经济有了根本性好转,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铜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在此背景下,东川矿务局成立,直属中央重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领导。在“全国支援东川”的号召下,大批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专业军人从全国各地奔赴东川,“一切为矿山服务”的理念深入东川每一个角落。日渐强大的东川矿务局也兴建了医院、学校,甚至派出所,宛如一个小社会。
在计划经济时代,东川演绎了50年代“万人探矿,千米掘进”,60年代“多快好省,大干快上”,80年代“大矿大开,小矿小采,有水快流”。虽然只有极少数村民能成为矿山正式职工,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还是会选择到矿上打零工,即便一天只能挣两三块钱。村里的女人也会把多余的蔬菜挑到矿上或汤丹镇售卖,“挣点盐巴钱”。那时的矿区村民,几乎没有外出打工这一说。
直到2001年底,东川矿务局宣告破产。突然闲下来的村民才真正开始思考,离开铜矿的生活该如何继续。他们发现,东川矿务局存在的49年间,向国家贡献了近50万吨精铜及其他金属,为国家有色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他们的现实生活却未改变多少。至今,绝大多数矿区村民依旧住在破旧的黄泥土坯房里,每天为生计操劳。
“矿山几处产金银,其奈菁华不救贫。风雪漫天饥欲死,怜他洗扫拣荒人。”这首诗虽然写的是古时东川铜矿工人的痛苦生活,但东川矿务局的破产,带走了矿区昔日因铜而生的繁华,留下的是千疮百孔的家园和宿命式的贫穷。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