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关停55家黑电镀厂
2013年07月09日 16:22 7617次浏览 来源: 京华时报 分类: 铅锌资讯
河北霸州和永清(两地属廊坊管辖)的数十家电镀厂,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污水中重金属的含量超标60倍。廊坊警方昨天透露,目前,廊坊共有55家黑电镀厂被关停和取缔。
昨天,公安部公布了包括廊坊电镀厂非法排污案等4起环境污染重大案件,记者对电镀厂排污案和另一起污染较为严重的昆明“牛奶河”污染案分别进行了实地采访。
□成因
特殊地理位置成就电镀产业
杨芬港镇位于河北霸州的东部,东接天津市,西边是霸州市有名的工业重镇胜芳镇。天津的王庆坨镇自行车产业发达,胜芳镇则是中国北方钢木家具生产最为密集的重镇,这两种产业最需要的就是对零件进行电镀。夹在中间的杨芬港镇,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电镀业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据了解,杨芬港镇的电镀厂,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今年52岁的翟中武是杨芬港镇东寨上村人,此前是一家电镀厂的老板。翟中武告诉记者,在他的记忆中,1968年村里就有了电镀厂。从15岁那年起,翟中武就开始在电镀厂工作。1978年起,电镀厂开始扩张。
翟中武说,他算是子承父业,因为父亲就是电镀厂的老板。“这是村里的支柱产业。”翟中武说,他的厂子以前只有三四个工人,他每年能挣五六万元。
与杨芬港镇电镀厂的“历史悠久”相比,永清县三圣口乡黄家堡村的电镀厂属于“后起之秀”,最早的也才开了五六年。因为电镀厂都建在一块“林占地”里,多达十几家,这里被村民称为“电镀小区”。1984年出生的姜伟立,一年前才在这儿投资开建了一个电镀厂,他说,现在连成本还没有收回。
据翟中武和姜伟立说,他们两个村,至少有1/3的人干着与电镀有关的活儿,要么合伙开电镀厂,要么在电镀厂打工。黄家堡村的村民姜印苹说,年轻人一般去胜芳打工,而骑不了摩托车年龄稍大的村民,就选择在电镀厂干活儿。
据廊坊警方统计,5月下旬至今,廊坊关停的黑电镀厂多达55家。6月18日,记者从霸州到杨芬港的路上,还能看到不少电镀厂的广告。
□危害
村民每天都闻到刺鼻酸味
6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翟中武曾经营的电镀厂所在地。因为已经被关停,厂子里只剩下一些盛放原料和镀锌作业用的槽子、原料桶等杂物。在厂子后面的一个大坑内,满是黄浊的污水,上面还漂有一层油污,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水坑周边散落着废料桶、废纸箱、废手套、塑料管、石棉瓦等各种各样的垃圾。
杨芬港镇派出所所长潘庆华说,周围的厂房都是电镀厂,大大小小共有6家。他们都是将用过的废水直接排到这个坑里,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的样子。而据当地村民说,这个地方原来是一块平地,2009年,电镀厂挖土建厂房,挖出了一个大坑。
村民穆女士的家离厂区约300米。她说,电镀厂开工时,每天都能闻到刺鼻的酸味,吃饭的时候闻到这种味道,都没有食欲。如果衣物晒在外面,就会落上黑色的小灰点,所以她家的衣服都在屋里晾干。
穆女士说,村民也知道电镀厂“有毒”,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即便经常闻到令人恶心的酸味,也不知道这对身体有多大的伤害。说起饮用水,不管是杨芬港镇还是黄家堡村,几十年前就吃上了深达数百米的地下水,电镀厂的污水暂时没有影响到饮用水。
对于电镀厂非法排污的危害,近年来当地人才有所认识。翟中武说,电镀厂最早建在村子里,后来搬到村子边,再后来远离了村子。而离厂子较近的农田,厂子会派人找到农户,每亩地给上几百元的补偿。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