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污染图”缺乏专业支撑
2013年07月02日 8:56 6557次浏览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分类: 铅锌资讯
第三是重金属的数量问题。报道称,中国正在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地”。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此举意义重大。
但在工业上真正划入重金属的,只有10种金属元素:铜、铅、锌、锡、镍、钴、锑、汞、镉和铋。而从土壤—植物系统的角度来说,国际学界认为,只有镉、钴、硒等元素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最大。因为食物链而造成人体健康受损的,主要是镉和硒。
虽然重金属数量很多,但各种重金属的毒性及其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行为相差甚远,对人类的影响程度不同,从食物链的角度来看,也只有关键的几个。
第四,与土壤污染治理的关系。
有人说,“人类污染图”有助于土壤重金属的治理。但笔者认为,成功的土壤污染治理(尤其是农田)的前提是,必须对土壤本身的性质特征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才能对症下药。同时,土壤污染具有高度的不均匀性、高度的局部性和区域性,而“人类污染图”的采样密度难以为土壤重金属治理提供翔实和足够的基础资料。
重金属在土壤中经历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在复杂多相的土壤体系中,重金属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如水溶态、交换态、有机物结合态、铁锰结合态和残余态存在,这些形态对植物的有效性(即能被植物利用的程度)不同,且随着土壤条件的变化(如土壤酸化),一些形态会发生相互转化。
此外,不同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对土壤重金属的耐性和吸收能力也差别很大,不同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能力(即在土壤中被植物吸收的难易程度)也不同,这一系列的因素使得对重金属数据本身的理解及其在生态链、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以及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的解读,变得困难。不同精度采样下的采样点与面积换算等等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解读土壤污染数据,更需要专业知识支撑。
(作者为知名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专家)
[1] [2]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