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局收购消息提振伦敦金属市场
2013年06月04日 9:6 770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第一财经日报讯:虽然国际市场基本金属价格在经历连续数月下跌之后,5月份短暂反弹,但由于整个国际市场依旧供大于求,基本金属反弹势力依旧不强。
国际市场基本金属价格的不断下跌为中国这一金属消费大国提供了机会,但是由于以钢铁为代表的国内部分金属同样存在严重供大于求的现象,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下称“国储局”)在过去一年不断出台收储政策,缓解过剩状况。但昨日(6月3日)关于国储局在海外市场积极收购基本金属的消息带动了伦敦市场整体上涨,而国储局的收购也被解读为是为未来的需求做准备。
收购消息提振
据外媒报道,国储局已经在伦敦市场收购3万吨镍,这也是国储局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首次在国际市场大规模购买伦镍,虽然国储局尚未正面回应证实此事,但是受此消息提振,在经历5月份近3%的下跌后,昨日伦镍领涨伦敦金属市场,截至昨日北京时间21时,伦镍三个月合约价格上升至15180美元/吨,涨近360美元/吨,涨幅接近2.5%。
不仅如此,市场间也在流传国储局在国际市场积极收购20万至30万吨铜的消息,由于中国对于基本金属的消费量巨大,昨日伦敦金属交易所铅、锌、铝、铜也全线上涨。
国储局大规模收购的消息也带动了国内现货市场价格上涨,据长江有色金属网统计,6月3日长江市场现货1#镍价报104600~10560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价格上涨300元/吨;上海市场现货1#镍价报104200~10520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价格上涨200元/吨;广东市场现货金川镍价报10550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价格上涨200元/吨;华通市场现货1#镍价报104600~10560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价格上涨300元/吨。
不过,分析师表示:“尽管国内现货镍市报价小幅上调,但市场需求依旧低迷,下游厂家采购意愿不强,市场整体成交相对清淡。从贸易商了解到,今年以来下游需求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市场对于镍前景持悲观态度。”
伦镍价格在2008年达到峰值,约35000美元/吨,但是随后不断下跌,目前价格维持在14500美元/吨,不足最高时价格的一半。在刚刚结束的5月份,伦敦市场铜、铝等多数金属实现小幅反弹并带动内盘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铝价格反弹,但是伦镍在5月份却延续跌势。
澳洲矿业巨头Xstrata近日表示,将于9月关闭附近的Cosmos矿山,主要是因为镍价长期低迷和澳元走强。镍价格近年来暴跌的背后与其供应过剩有密切关系。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此前数据显示,2013年1~3月全球精炼镍产量为46.1万吨,同比增长6.9%,表观需求量为45.4万吨,同比增加8.8%,全球镍市供应过剩7000吨。
全球镍过剩依然难以缓解,镍价在今年有望继续下滑。多家机构均预计今年全球镍将持续过剩,摩根士丹利预计镍过剩数量为3.8万吨,麦格理集团预计镍过剩量为8.2万吨,国际镍研究小组预计镍过剩量为9万吨。
一位有色金属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虽然全球镍供应充足甚至出现了供应过剩状况,但由于中国严重依赖从印尼进口的低品级镍矿石,而印尼政府可能从2014年开始禁止出口这种矿石导致中国的忧虑升温,海关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中国自印尼进口的镍矿已经环比下滑了10%左右。”
全球钢铁业产能过剩
不过,与镍和铜相比,全球钢铁市场的情况更令人担忧,尤其是中国占据全球过剩总量的一半还多,而镍主要用于不锈钢生产,全球镍市场走势深受钢铁行业影响。
摩根士丹利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称,全球钢铁业的过剩产能已经达到3.34亿吨,其中,中国有约2亿吨过剩产能,欧洲过剩约4000万吨,独联体国家过剩约3700万吨,日本过剩约1600万吨,拉丁美洲过剩约1600万吨,韩国和南非则都过剩约500万吨。
摩根士丹利预计,2013年全球粗钢产量将增长2%,产能利用率约为76%;2014年全球粗钢产量将增长3%,产能利用率约为77%。总体来看,目前全球过剩产能大约为3.34亿吨。分地区来看,欧洲的产能利用率预计将低于70%,而日本和印度的产能利用率将维持在85%。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今年前四月我国钢铁业的利润分别为13亿元、10亿元、2.6亿元和1.5亿元,利润不断下滑。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晓齐表示,产能过剩是钢铁业表现萎靡的主因,未来通过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等措施,力争将80%左右的产能纳入到规范管理中。
据摩根士丹利测算,化解全球3.34亿吨的过剩产能将导致120万人失业,并且关闭这些过剩产能也将对其他行业产生连锁反应,进而会造成总值2320亿美元的经济影响。其中,中国受到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530亿美元,欧洲为310亿美元,俄罗斯/独联体国家为340亿美元,拉丁美洲为60亿美元。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