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巩固稀土整合成果 加强行业发展规范
2013年04月16日 8:40 390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稀土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北方稀土集团正在组建之中。整合设计中的资源以我国北方轻稀土为主,同时联合甘肃稀土集团公司,吸收四川、山东等地骨干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大集团战略。
然而在整合过程中却遭遇了不少难题,需要抓好矿产源头治理,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加强和完善稀土产业管控体系建设。
政策监管“宽松有别”非法产品冲击市场
作为我国轻稀土的主产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稀土产业动向一直备受业界关注。来自包头的内蒙古政协委员董汉忠在内蒙古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一次会议上发言称,我国稀土产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在于提高稀土产业集中度,走整合、联合、不断延伸产业链的道路。
董汉忠说,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发现,区内一些被整顿关停的非法稀土企业向其他省份转移。宁夏中卫、甘肃白银等地因地处西部、手续简单,且过去省内稀土产业很少,成为这些稀土企业“重生”的地点。
与正规稀土企业相比,这些“黑工厂”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方面,可以通过私采乱挖得到便宜原料;另一方面稀土冶炼和生产不受指令性生产计划约束,环保设备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利润可观。
中国稀土协会秘书长马荣璋说,2011年以我国为货源的稀土走私量是合法出口量的1.2倍,仅仅看走私的规模,就可以想象国内非法生产的稀土规模有多大。
大量无证且低价的稀土产品充斥市场,扰乱正常交易秩序,导致正规企业无法生存,严重威胁我国稀土产业的安全。
另外,稀土市场持续低迷,产品价格大幅降低,成交清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有些应用企业改用了替代产品,导致需求萎缩;二是生产企业观望气氛浓厚,稀土原料库存大大压缩;三是非法产品泛滥,形成对正规产品的冲击。
抓好源头管控 巩固资源整合
据统计,半个多世纪的超强度开采,使我国的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目前,包头主要矿区的资源仅剩约三分之一,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储采比也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
部分专家指出,以人均资源量相比,目前我国已经是稀土匮乏国家,然而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未来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稀土。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源头没有管控好,企业收购和加工非法开采的稀土矿,以及规避配额制度出口、走私稀土产品的行为才得以实施,令配额管理成效大打折扣。
业界认为,资源整合的关键是资源开发环节,如果矿没管理好,其他问题就没法根除。要管好源头必须统筹规划稀土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布局。如果能从源头着手,斩断稀土矿非法供应渠道,后续环节将成无源之水。
专家建议,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强化稀土矿开采管理,打击非法开采、生产、销售和走私稀土的行为。这一工作涉及的部门、地区多,需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实现部门、地区联动。同时,要把非传统稀土产区和一些偏远地区、交界区域纳入监管范围,防范被关停、取缔的稀土产能在异地死灰复燃。
另外,由于非法稀土矿和产品交易非常隐蔽,上游的黑产品可以通过下游进行“洗白”,应完善稀土专用发票等政策,弥补政策漏洞,做好政策衔接工作。
完善产业管控建设 规范行业市场运作
在矿产源头整治措施的基础上,针对稀土产业发展的战略远景,部分稀土行业协会和专家提出了建议。
第一,结合做大做强稀土产业的实际需求,成立稀土办公室,建立和完善具有宏观指导性和政策引导性的稀土领导机制,定期召开稀土工作联席会议。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设立稀土专项发展资金,合理配置稀土资源,加快重点项目引进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强化稀土企业政策性信贷支持,促进稀土企业加快发展。
第二,切实加强和完善稀土产业管控体系建设。为了确保有关稀土产业政策法规的有效落实,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经信、发改、国土、科技、财税、商务、环保、工商等部门对稀土产业的宏观管理和监控,同时发挥相关专业监控机构的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协调、职责明确、运作有效的稀土产业管理与监控体系。
第三,支持稀土交易平台发展,促进行业规范运行。长期以来,我国支撑了全球约90%以上的稀土产品需求,却缺乏产品定价权,重要原因是我国稀土产能分散,诱发恶性竞争,进而压低价格。现货平台交易,可以逐步规范稀土企业的交易行为,改变报价不规范、不统一状况,增强市场透明度,提高稀土产品定价话语权。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