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行业“洗牌”大势所趋

2013年04月08日 9:14 441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近年来,由于各地频发的血铅污染事件,铅酸蓄电池行业的污染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为此,铅酸蓄电池行业也成了工信部、环保部等多个部委联合重点整治的对象。
  日前,铅酸蓄电池行业再次迎来监管新政。工信部联合环保部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严格行业准入和生产许可管理以及强化项目审批管理等要求。
  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泽杰认为,《意见》的发布是顺应行业发展现实及适合环保要求的背景,这对行业而言,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产业升级以及提高产业集中度。
  《意见》还提进一步提出,到2015年,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铅循环再生比重超过50%,推动形成全国铅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随着电动车以及再生能源储能等行业的需求不断增长下,我国铅酸蓄电池从2004年步入高速增长期。一组数据显示,我国铅酸蓄电池产量平均以每年约20%的速度快速增长,总体规模增长了2倍,由2005年的7000万多KVAh上升至2010年的14416万KVAh,2011年产量达到了14229.73万KVAh。铅酸蓄电池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曝露出了水污染以及粉尘污染的问题。行业准入门槛低、企业小而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也是行业长久存在的痼疾。
  虽然我国是生产铅酸蓄电池大国,但是,铅酸蓄电池行业却存在粗放型发展。在行业未得到有效整治之前,从事铅酸蓄电池的企业在环保部有环境备案的有1700家,全国共有大大小小的企业约3000家。随着污染事件频发,国家相关部门也对铅酸蓄电池监管不断升级,整治铅酸蓄电池行业污染,国家新政频频落地,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也遭到“清理”。
  资料显示,在2011年5月份,环保部等部委联合整顿铅酸蓄电池行业污染,关闭并取缔了铅酸蓄电池企业348家,停产140家,停产整治160家。
  环保部等部委整顿铅酸蓄电池行业使行业得到了有效的整合。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是一个分步走的过程,国家相关部门频繁发布政策,一方面表明前期政策落实效果较好,具备条件进行下一步整改;另一方面也表明前期政策并没有真正解决铅产业相关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致铅酸蓄电池行业污染源于诸多鱼龙混杂的小企业因生产工艺技术以及设备落后、环保设施较为简陋,又不能正常保障排放达标造成了废水存在重金属铅以及酸性物质。
  罗泽杰告诉记者,此次《意见》出台,主要是杜绝污染,加强铅污染防治和资源循环利用,这将对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首先,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项目管理及排放标准的提高,使行业准入门槛将被提高;其次把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作为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行业,立即淘汰开口式普通铅酸蓄电池生产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拓宽了优惠鼓励政策,并加大了惩罚监管力度,有利于行业规范化、持续高效的发展。
  《意见》的发布,将对行业起到怎样的作用?对于国内诸多中小型企业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短期内可以缓解部分铅企的生存状况,在长期内有利于提高铅产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其单位能耗和单位排放。
  宋智晨认为,一方面,落后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是国家的重点治理目标;另一方面,中小型企业一般资金状况较为紧张,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生产线的升级。因此,大量中小型企业或许将面临被收购或破产的命运。
  罗泽杰说,随着《意见》的加强,行业进入“巨头”竞争时代已是大势所趋,未来行业将进入“强者生存、弱者被食”的竞争局面,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铅蓄电池毛利率偏低 行业分化显现(图)

专家讨论铅蓄电池征收消费税试行时机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铅蓄电池产业起波澜

耐高温储能用铅酸蓄电池成市场新宠

各地铅蓄电池企业运营状况调查

铅蓄电池及再生铅产业整合加快

五部委讨论取消铅蓄电池5%消费税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